修正药业坤药OTC事业部河北省公司联合北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简介
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届首都国医名师、北京市名老中医。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健康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马来西亚槟城中医学院终身客座教授、捷克中医学院永久客座教授。
刘景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近5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为著名温病学家。
曾任中国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与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考务部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顾问、首席专家,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经典课程示范教学项目《温病学》、《温病条辨》主讲教授,教学光盘在国内外发行,深受好评。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黄帝内经》。从事《黄帝内经》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内经》藏象理论研究;《内经》五脏藏神研究;《内经》理论体系研究;《内经》体质研究。
陶晓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中医辨证辨病规律和专病通治方的研究,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鼻炎、高血压、皮肤病、糖尿病、痛风、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和消化功能障碍以及相关杂病的治疗。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四批、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药学家刘渡舟教授亲传弟子,国家首批学术流派之首——燕京刘氏伤寒学派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伤寒论》主讲教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伤寒论》主编,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著作40部,主持项目2项、国家“”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与科技进步奖各1项。
傅延龄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师承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擅长治疗多种内、妇、儿科疾病。编写出版了医学论著50多部,包括我国第一部《伤寒论》研究辞书《伤寒论研究大词典》,第一套全面论述方药量效的方药用量研究三书(《中药临床处方用量控制》、《方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经方本原剂量问题研究》)等。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刘渡舟教授,一直从事医圣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临床善用经方治疗内科、妇科及儿科杂病,尤对脾胃病、肠道疾病、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发热性疾病、咳喘、痛风、失眠、皮肤痒疹及妇科月经不调、带下病、小儿发热、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独特疗效。
擅长疾病:脾胃病,肠道疾病,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发热性疾病,咳喘,痛风,失眠,皮肤痒疹,妇科月经不调,带下病,小儿发热,厌食,消化不良等疾病。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原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院长。临床师承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辨证论治各种外感及内伤杂病,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肝胆病,急慢性肠炎,高血压,咳嗽,失眠,神经衰弱等。
李献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门研究各类疾病的处方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谙“经方”用药之规律,懂得“验方”治病之精髓。擅长治疗: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儿科、妇科、皮科等各种疑难杂病。对肾病、胃病、血液病、肝病、干燥综合证、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高血压、头痛、失眠、哮喘、咳嗽、便秘、结肠炎、肿瘤、关节痛、阳痿、遗精、早泄、不育;小儿腹泻、厌食、咳嗽、发热、贫血、遗尿、夜啼;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带下病;各种皮炎、痤疮、湿疹、荨麻疹等,疗效显著。
郭霞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副主编和《中医基础理论专论》主编、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主编,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医基础学》课程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医基础学》课程负责人、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医基础学》课程负责人,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郭教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学、科研、医疗近40年,曾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和中医基础系系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文献与实验研究。
徐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师承于著名中医刘渡舟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内、儿、妇科疑难杂症。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术后的调护治疗大量临床经验。在消化系统的疾病有独到之处,如利用经方思想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取得了很好疗效。
郭华
医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聂惠民学术继承人。现在主要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研究方向:1、《伤寒论》原著学术思想研究及文献学研究;2、经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为中医研究生、七年制本硕连读生、五年制本科生的《伤寒论》教学。目前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项,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著作3部,参与编著著作10余部。
白兴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中国针灸交流通鉴主编》历史上下卷主编,教学方面;主要从事经络腧穴学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内容上,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自身体会及有关文献和研究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临床方面在实践过程中,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取穴以循经远取为主,尽量少而精,突出针灸整体治疗的特色。注重针刺手法的运用,采用针灸、拔火罐、刮痧、耳穴贴压等传统治疗方法为主,具有痛苦小、疗效高、安全简便等特点。对各种痛症,神经精神系统、消化、妇科等科的病症有较好疗效。
张厂
简介:北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中医学临床博士,中医师承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中医优秀人才项目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现任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兼ERCP学组副组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主持及参与各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睢(suī)明河
简介: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现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治疗:
1.头面躯体痛证:头痛、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腰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
2.内科病证:中风、眩晕、面瘫、郁证、失眠、哮喘、慢性胃炎、呃逆、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痛风高尿酸血症、前列腺炎便秘、肥胖症等;
3.妇儿科病证: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遗尿、小儿厌食、小儿脑性瘫痪等;
4.皮科病证:带状疱疹、荨麻疹、湿疹、痤疮、神经性皮炎等;
5.五官科病证:耳鸣耳聋、颞下颌关节紊乱、慢性鼻炎、青少年假性近视等;
王雪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匮教研室副主任,职称:教授、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经方验方防治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
主持科研项目:
[1].利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敲除技术解析栀子苷与栀子药效关联性的研究,No.,.1.1-.12.31,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2].复方经皮给药系统—麻芥平喘有效组分巴布剂的创新药物研究,No.ZX--,.1.1—.12.31,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创新药物研究开发。
[3].基于免疫分析法的三草降压汤有效组分体内代谢、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分子机制No.NCET-10-,1.1.1—3.12.3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4].三草降压汤有效组分降压、调节血管舒缩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咪唑啉1受体的相关性研究NO.,0.1.1—.12.31,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
研究成果:
王雪茜导师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主要以以经方、验方的物质基础和生物效应为核心,开展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中医临床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4项国家级课题,及3项省部级课题。包括国家自然基金2项,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项;北京市科技新星1项,教育部新教师基金1项;此外作为课题副组长管理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并先后参与1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具体工作。1年作为主研人员参与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部分工作。目前1项自然基金及1项新教师基金已于3年顺利结题。
近5年发表SCI收录16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5篇,核心期刊论文82篇。参与编写正式出版教材2部,著作11部。
于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会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临床疗效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信息与大数据分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主讲《温病学》本科课程、《温病学临床应用拓展》、《温病学专题讲座》研究生课程等。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编委。曾获第七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第十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等。为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师承博士后,于北京中医院出门诊,擅长发热性疾病、妇科病、儿科病、皮科病、脾胃病等的治疗。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1项,校级科研、教学课题共6项,指导大学生课题2项。发表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31篇。获得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刘铁钢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主讲本科、研究生课程,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编委。研究方向是温病学指导临床病证的研究,主持国家级课题、校级课题7项,参与各项课题20余项,发表文章30余篇,SCI收录8篇。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孔光一教授,名医传承工作站成员。擅长治疗中医临床热证、急性感染性疾病,诊疗范围主要有儿科、妇科以及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社会兼职: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保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子杰
医学博士、副教授、中医师,国医大师王玉川传承工作室成员,现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高思华教授学术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高思华教授学术继承人,国医大师“王玉川传承工作室”骨干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优秀教学团队成员,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秘书长。曾主编《名医妙方》、《便方速查-名医方》、《内经速记》、《黄帝内经诵读本》,副主编《内经笔记》《中医经典百题精解丛书-内经》,还参编多部著作,同时在编写教材方面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系列教材《内经讲义》副主编,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经选读》编委兼学术秘书,另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课题1项,带领大学生课题2项,并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临床擅长治疗精神、心脑血管、呼吸及消化等系统内科病证及小儿感冒、咳嗽、遗尿,多动症等儿科疾病,尤其对失眠、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胃炎、胆囊炎及胆囊结石、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亚健康状态等疾病有独特疗效。
许筱颖
简介:女,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北京市精品课程《中医基础学》主讲教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学分会常务委员等。科研方向为“天人相应”理论的文献、实验及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朝阳区协同创新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校级教育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6项。发表论文26篇,主编参编论著32部。临床擅长:1.运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2.情志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理,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林志健
简介: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秘书;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中药学教学团队秘书;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骨干
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一直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北京的医院治疗白癜风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的专家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fhl/8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院溃疡性结肠炎大便特点
- 下一篇文章: 他的口腔溃疡被误诊为ldquo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