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可以单发,也可多发。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据估计,在美国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至少有30%的人患有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也会发生于感染大肠杆菌的儿童中,约有6%的儿童患有结直肠息肉,而在肠道出血的儿童中,这一比例上升至12%。大多数结肠息肉无害,但有些会发生癌变。
一、结肠息肉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息肉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此外,息肉大小与其潜在的严重程度有关。年的一项综述得出结论,5mm以下的息肉几乎没有癌变风险,而1.5-3.5cm的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为19%-43%。
最常见的息肉类型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通常是无害的,很少癌变。
腺瘤性息肉:腺瘤,或腺瘤性息肉,不是癌症,但它们可能发生癌变。较大的腺瘤更容易癌变。通常建议切除腺瘤。
恶性息肉:恶性息肉是含有癌细胞的息肉。治疗这种息肉的最佳方法取决于癌症的恶性程度以及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症状
结肠息肉患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或体征。一般在常规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息肉。医生可能会建议老年人和存在结肠息肉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发现息肉,有利于完全切除息肉而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直肠出血:这是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征兆,如痔疮或肛门的轻微撕裂。
腹痛:大的息肉部分阻塞肠道会引起腹部疼痛或绞痛。大便的颜色的变化,小息肉出血可导致大便带血丝,大出血可使大便呈黑色。但是其他因素也会改变粪便的颜色,如食物、药物和补品。
缺铁性贫血:若患者息肉长时间慢性出血,可能会出现缺铁症状。贫血会导致虚弱、苍白、呼吸急促、头晕或昏厥,以及排便习惯(包括便秘或腹泻)的改变。
三、病因
吃大量红肉会增加结肠息肉的风险。结肠息肉或与生俱来,或半道罹患。结肠息肉的确切病因未知,但可能与以下生活方式有关:高脂肪饮食;吃大量的红肉;纤维摄入量不够;吸烟;肥胖一些人体内,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结肠细胞增殖多于正常值。这种情况发生于结肠时,会引发结肠息肉,发生于直肠,会引发直肠息肉。有以下遗传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结肠息肉: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加德纳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这类人群,多个器官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包括小肠和结肠。
四、危险因素
某些危险因素使人更易患结肠息肉,包括:肥胖;缺乏运动;吸烟;喝酒;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结肠息肉家族史;不可控2型糖尿病;非裔美国人的传统,增加了患结肠癌的风险。医生可能会建议老年人和有结肠息肉危险因素的人定期进行筛查,特别是在50岁以上。
五、诊断
医生会从个人的病史、评估风险因素和体检开始。如果他们怀疑是结肠息肉,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尽早发现结肠息肉可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筛查包括: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中,医生将结肠镜插入肛门检查结肠。可切除任何息肉或进行活检。活检就是将组织样本取出,送到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查。粪便检查。检查大便中是否有血或粪便DNA,根据结果,可能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进一步研究。
六、治疗
大部分息肉通常会建议肠镜下微创切除息肉。
对于直径略大的息肉,可行高频电圈套法息肉切除术,在息肉根部注射少量肾上腺素盐水,把息肉托起来,然后用圈套器把息肉齐根套住,通电切除。
而特别大或者是特别扁平的息肉,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内镜切除方法,比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用特殊的“刀”将病变一点点剥离出来。目前EMR和ESD的技术成熟,可以切除更大面积、没有癌变或仅有表面癌变的大息肉,而且能保持结肠的完整结构,减少了患者手术的概率。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七、预防
可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患结肠息肉的风险,例如:低脂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纤维的食物;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避免过度饮酒。结肠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结肠检查,因为他们出现其他息肉的可能性更大。
赞赏
长按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比较好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sbj/9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