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发展中,中性
Dr.X陪您读的第文章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发展中,中性粒细胞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献来源:ClinGastroenterolHepatol.Oct;18(11):-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黏膜愈合(MH)是炎性肠病(IBD)的优先治疗目标,会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包括:持续缓解,减少手术、住院和激素使用。然而,黏膜愈合的定义并不清晰,也并不是完全统一的,阻碍了黏膜愈合在临床实践中作为治疗目标。
有研究显示,即使是达到内镜下黏膜愈合的IBD患者,仍有25%-40%存在显微镜下的组织学炎症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病理学开始“崭露头角”,用于评估IBD疾病活动和治疗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展现出预测IBD疾病进展的优势,尤其适用于在溃疡性结肠炎(UC)。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临床药物疗效评价指导中,明确提出了对组织学愈合指标的倾向性,有证据表明仅根据黏膜外观来判断黏膜愈合,可能是不充分的。
在UC患者中,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达到组织学缓解的患者,疾病复发、住院和糖皮质激素的风险均显著降低。
然而,尽管“组织学”指标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估IBD治疗效果,但什么是最合适的“组织学愈合”标准,目前尚未确定。
为了填补这一空白,Pai等人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招募了名UC患者,研究结肠黏膜的特定组织学特征与3年随访期间治疗结局的相关性。
该研究由一名病理学家使用经过验证的组织学评分系统(Geboes评分、Nancy评分和Robarts评分),评估了内镜下结肠炎症活动区域的活检标本。
结果显示,UC患者内镜和组织学疾病活动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60)。治疗前内镜和组织学疾病活动,均与结肠切除手术存在相关性。
但是,经过多因素分析之后,只有组织学疾病活动才能预测住院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5.67;P0.)。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结肠黏膜只存在少量中性粒细胞(接近组织学缓解),依然可以观察到使用激素和住院的风险显著增加。
但其他黏膜组织学特征(如淋巴浆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隐窝畸变),则没有观察到像中性粒细胞相似的疾病预测特征。
该研究结果与先前的荟萃分析结论一致,黏膜中无中性粒细胞的UC患者,复发风险降低了60%–70%。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将中性粒细胞完全消失,作为UC组织学缓解的定义和治疗目标。
与UC中相比,组织学指标预测UC治疗结果研究不够丰富,也不够可靠。
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62例处于临床缓解的CD患者进行内镜评估。在随访12个月时,基线组织学缓解的患者中疾病复发率为2.4%,而基线组织学活动的患者复发率高达25.5%。
回结肠活检标本中一系列的组织学疾病特征(糜烂/溃疡、固有层中性粒细胞、隐膜炎、隐窝脓肿或固有层嗜酸性粒细胞),都与疾病复发相关。
为了提供更多的证据,Christensen等人开展了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例病变局限于回肠末端的CD患者,评估组织学愈合(HH)与内镜愈合(EH)的预后价值。
所有患者在临床缓解期(Harvey-Bradshaw指数≤4)接受结肠镜检查,中位随访21个月。
内镜愈合定义为:内镜下没有可见黏膜溃疡;组织学愈合定义为不存在组织学疾病活动(例如上皮损伤、固有层/上皮炎症细胞浸润、肉芽肿、糜烂/溃疡)。
在内镜下黏膜炎症最明显的区域,收集结肠和回肠活检标本,并由两名病理学家进行盲法组织学评估。
分析结果显示,CD患者内镜愈合和组织学愈合之间的一致性不高(k=0.23)。
统计结果显示,达到组织学愈合的CD患者在21个月期间:
无复发率更高(HR=2.05;P=0.)药物升级更少(HR=2.17;P=0.)糖皮质激素使用减少(HR=2.44;P=0.)但另一方面,没有观察到内镜愈合与这些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与UC患者中观察到的趋势一致。
尽管上述研究支持将组织学作为IBD疾病监测和治疗决策的标准,但仍存在一些临床实践的问题:
应进行多少次活检?从什么部位进行活检?有多少患者有可能达到组织学愈合?更积极的药物治疗,会提高组织学愈合率吗?达到组织学愈合的患者,是否不再需要密切的疾病监测?尤其对于CD患者,尚不清除在回肠末端以外的病变部位,组织学评估是否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此外,CD的复杂性还在于,即使达到黏膜层的组织学愈合,但透壁性的炎症可能仍然持续存在,透壁性病变同样会影响CD的疾病预后。
最后,与UC不同,尚未开发出用于CD组织学评估的有效评分系统。
根据当前可用的数据,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存在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可能是开发CD组织学评分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即使有多项研究都证明了组织学疾病活动(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对IBD疾病预后的重要性,仍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以克服组织学作为IBD治疗目标的障碍,降低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困难。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bfbz/12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消息医院肛肠专家团队自8月7
- 下一篇文章: 肛肠解疑肛裂流血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