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谢晶日教授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选

白癜风是否可以治愈 http://m.39.net/pf/a_7143439.html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以腹痛、腹泻、粘液便、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累及大肠黏膜,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向上蔓延可累及降结肠,甚至全结肠;病理改变以溃疡糜烂为主,具有弥漫性、表浅性、连续性的特点。它给患者带来痛苦,治疗上也较棘手,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复发率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谢晶日教授是黑龙江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40余载,学验俱丰,精研古方,熟谙药性,执简驭繁,于平淡之中屡起沉疴,擅长内科疑难病证的诊断治疗,尤其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遣方用药独具匠心。余侍诊于侧,受益良多,故将其论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进行整理,以飨同道。

1明辨病证之根本

谢师认为溃结之难治,原其证之虚实夹杂,易反复发作。

1.1活动期以邪实为主

活动期溃结究其临床表现当属实证为主,以湿热互结、气血壅滞多见,但脾虚乃贯穿于活动期溃结病情发展的全过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多为湿热蕴结大肠,且气血壅滞,肠中积滞不通。素体脾运不健,复感湿热毒邪;或情志过激,肝郁克脾,使脾失健运,湿蕴肠道,郁久化热,使肠道气机失调;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损及于脾,脾主运化,脾伤则运化失职,酿生湿浊,湿郁久而化热,湿热郁蒸大肠,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而症见腹痛;腑气不通,气血郁滞,相互搏结,损伤血络,化为脓血而下痢赤白。

1.2缓解期以正虚为要

谢师认为缓解期溃结究其临床表现当属虚证为主,以脾肾两虚者多见。在缓解期,患者腹胀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基本消失,此时主要以正虚症状表现为主。脾虚失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湿浊内生,下趋于肠,混杂而下,发生泄泻;久病则损伤肾阳,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2.辨证论治

2.1健脾祛湿浊

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司的病机可贯穿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各个病理阶段。针对该病脾失健运、湿浊壅滞的主要病机,谢教授以健脾祛湿浊为治疗主线,标本兼治。健脾益气升清以恢复脾胃运化。谢教授强调贯穿应用健脾祛湿浊这一治疗主线时,要根据患者发病过程中邪正盛衰以及气血调畅的程度适时作出调整。补脾之剂,一则不宜壅补,以防阻碍气机,使病邪留恋;二则不可骤补,宜徐徐缓图,冀正气恢复,病可渐愈。

2.2调气行血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选用调气行血治则是中医“久病入络”理论的具体应用。应用调气行血之法,使得血随气行,瘀血祛除,新血化生,脉络充养,内疮得以愈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发现活血行气类中药,尤其是丹参等对改善肠粘膜的微循环、增加肉芽组织血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具有良好的作用。

2.3通涩结合

本病之腹泻下痢不仅有脾胃、脾肾虚弱,中气失于固摄,还有实邪留滞,故临床论治时应注重通涩结合。疾病早期初得之时,元气未虚,而又挟滞者,故治宜祛邪通滞为法,随证予以运化去湿、消积导滞之大黄、大腹皮等药物。久泻久痢后期,纯虚无邪或少邪,中气不固,滑脱不敛者,急当收敛固涩,防止水谷精微进一步脱失,治宜收敛固涩为法,随证给予芡实、诃子等药物。但非到滑脱不禁时不可轻投收敛固涩之品,若施之不当而早用涩肠止泻法有“闭门留寇”之虞。因此,虚实通塞的揆度应用,实须灵动。对虚实夹杂证可先祛邪后安正,或以剿扶兼施,冀其邪去正复。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178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