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菊粉的功能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菊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菊粉由于是一种多糖类食品,因此不能被胃和小肠消化吸收,在结肠被肠道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发酵降解,成为双歧杆菌等所有益生菌的营养物质(粮食),可使双歧杆菌等所有益生菌大量繁殖。并生产多种大量对人体特别有益的短连脂肪酸(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

菊粉的功能

1、调节肠胃功能,防治便秘菊粉通过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大量增殖抑制致病菌生长和繁殖,调理胃肠功

能,防止慢性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肠炎与腹泻、肠易激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等肠胃疾病。

短链脂肪酸提供人体肠道上皮细胞80%的能量,可维护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能够修复被破坏的肠道上皮细胞,利于溃疡愈合和炎症恢复。

研究发现大蒜具有很强的杀灭幽门螺杆菌及其它致病菌的能力,是由于大蒜中的菊粉激活体内的益生菌以及硫代硫酸的直接抗生素作用。

菊粉通过双歧杆菌诱导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和不成性纤维生长因子的合成,促进溃疡愈合和修复。

菊粉是水溶性膳食纤维,菊粉半纤维素和发酵产生的短连脂肪酸会刺激肠道蠕动,使大便变软并快速排出,减少毒素在肠道停留时间。菊粉能促进大肠蠕动,有利于大肠内容物向大肠后段运动,增加排粪次数,有利于粪便排出。同时菊糖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增加了大便中的含水量,由此导致大便变软,重量增加,排便因而变得轻松。

膳食纤维减少食物在胃肠的停留时间,以及增加粪便量,有效地治疗便秘。

2、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增殖菊粉在消化道上端不能被消化,以完整的形式到达大肠被益生菌消化利用,

促进人大肠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所有益生菌的繁殖,发酵产生的有机酸(SCFA)使大肠内pH值下降,从而抑制大肠内一些不耐酸的病源微生物如沙门氏菌等腐败菌的生长,改善肠道环境,减少肠道内腐败物质(有害病菌)的产生。

研究表明,每天摄食菊粉能使结肠中的有益菌大大增多(5-8倍),减少病原菌和腐败菌,如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菌群等。其机理是菊粉不被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大肠优先被双歧杆菌利用,产生醋酸盐和乳酸盐,降低了大肠的PH值,从而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所以,菊粉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菊粉通过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繁殖,减少毒素产生。

菊粉降解产生的短连脂肪酸------丁酸盐可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转化,预防结肠上皮细胞癌变,起防癌作用。

丁酸盐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诱导白细胞介素1和癌细胞坏死因子生产,从而使癌细胞分化死亡,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起抗癌作用。

3、控制血脂,预防肥胖症一些研究数据显示,菊粉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DL-C),改善血脂状况。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菊粉作为一种膳食纤维可吸收肠内脂肪,形成脂肪-纤维复合物随粪便排出,有助于血脂水平的降低;另一方面,菊粉发酵终产物主要为短链脂肪酸SCFA(乙酸、丙酸、丁酸)和有机酸(乳酸、琥珀酸、丙酮酸等),其中丙酸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同时增加胆汁分泌量;

乳酸盐调节肝脏代谢,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近年来,已证明菊粉膳食纤维的功效,它能降低人和动物的血脂水平,使人和小白鼠的血清胆固醇和脂肪(甘油三脂)大幅降低,若日服菊粉5-10g,血清脂肪可降低20%以下。据报道,50-90岁的老年病人,每日摄食8g短链的膳食纤维,两周后血液中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实验表明,给18名糖尿病人日进食8g菊粉两周,总胆固醇减少7.9%(p0.01),LDL-胆固醇降低10.4%(P0.02),但HDL-胆固醇没变。而摄食食粮的对照组,上述参数没有变化;给12名健康年轻的男子,在每日的谷物早餐中加入9g菊粉共4周,总胆固醇减少(8.2%,P0.),甘油三脂则大幅降低(26.5%,P0.)。

菊粉发酵降解产生的短连脂肪酸丙酸盐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并能促进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清除。但对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影响。

许多膳食纤维通过吸收肠道内脂肪,形成脂肪-纤维复合物随粪便排出,从而降低血脂水平。而且,菊粉在肠道末端前,自身就发酵成短链脂肪和乳酸盐,乳酸盐是肝脏代谢的调节剂。短链脂肪酸(醋酸盐和丙酸盐)在血液里可作燃料,丙酸盐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菊粉吸附肠道脂肪,随粪便排出,减少脂肪吸收。

菊粉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口腔、胃和小肠内不能被消化吸收,只能被肠道某些细菌完全发酵,是低能量食品。菊粉在胃中吸水膨胀形成高粘度胶体,使胃内容物体积增大,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饱腹感,使人不易产生饥饿感,并能延长胃的排空时间,从而减少食物摄入量,减少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还能在小肠与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形成复合物,限制人体对这些营养的吸收,达到减肥目的。

4、双向调节血糖,缓解糖尿病症状

菊粉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菊粉里的益生元在被益生菌消化降解时产生的有机酸含有一种与人类胰腺

分泌的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的物质,当尿中出现尿糖时,食用菊粉可以控制尿糖,说明有降低血糖作用。当人出现低血糖时,食用菊粉后同样能够得到缓解。

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菊粉味微甜,其中葡萄糖质量分数小于2%。并且,低聚果糖是一种不会导致尿中葡萄糖升高的碳水化合物。菊糖具有低聚果糖的功能,在肠道的上部不会被水解成单糖,因而不会升高血糖水平和胰岛素含量。最近研究表明,空腹血糖的降低是低聚果糖在结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结果。

菊粉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20-50%。主要是菊粉树脂增加胃内溶物黏度,延长胃排空时间,和菊粉果胶形成的胃粘膜胶基层,双重作用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菊粉可改善机体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抗性,降低病人对胰岛素的要求。

使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减少30-50%。使I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需要量减少35-75%。菊粉能提高糖代谢酶的活性,刺激胰岛素分泌,促使血糖转化为糖元,从而降低血糖。

5、促进矿物质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

菊粉发酵产生的SCFA(短链脂肪酸)降低结肠的PH值1-2个单位,使许多

矿物质的溶解度、生物有效性(如磷酸钙)大大的提高。菊粉在消化道与矿物

质整合,形成螯合复合物,在大肠发酵降解,释放矿物质离子。短链脂肪酸(挥

发性脂肪酸)使肠道PH值下降,增强矿物质离子溶解度,促使矿物质离子与H+交换,促进矿物质吸收。丁酸盐使肠粘膜隐窝细胞增多,使肠静脉更发达,提高肠粘膜对矿物质的

吸收。双歧杆菌增殖,促使异黄酮物质转化成糖甘配基类化合物,从而有力阻止

矿物质流失,阻止骨密度降低。菊粉通过有益菌增殖激活人体免疫,提高巨噬细胞、T和B淋巴细胞及骨

髓多能干细胞活性,诱发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抵抗力,抑制病菌及病毒生长和繁殖并杀死。

菊粉能抑制病毒及转氨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具有抗病毒活性。

同时生成的H+可与金属阳离子交换,促进金属阳离子吸收。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盐,可刺激结肠黏膜细胞的生长,从而增大吸收面积,提高肠黏膜的吸收能力利于矿物质吸收。还有研究发现,菊粉在小鼠大肠中发酵,促进一些微生物分泌植酸酶,植酸酶能将与植酸螯合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促进其吸收,发酵生成的某些有机酸也可以与金属离子螯合,促进金属离子吸收。

菊粉能大大提高Ca2+、Mg2+、Cu2+、Fe2+等矿物质的吸收,膳食纤维在消化道能结合金属离子。任何菊粉-矿物质复合物在发酵中均被降解,析放出矿物质,因而使金属离子得到有效的吸收。菊粉还能提高某段结肠钙对蛋白质的结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231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