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白癜风的研究 https://m-mip.39.net/pf/mipso_5522597.html阿卡波糖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口服降糖药,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是小肠黏膜上的一种消化酶,可以将碳水化合物消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等小分子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阿卡波糖主要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生物活性,延缓小肠黏膜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减少全天血糖波动,降低血糖平均值,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也适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此外,阿卡波糖还可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谱,长期服有助于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选择阿卡波糖尤其适用。
服用阿卡波糖治疗期间,由于结肠内碳水化合物停留时间延长,酵解增加,蔗糖或含有蔗糖的食物常会引起胃肠胀气、腹部不适甚至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异常,因此,结肠溃疡、炎性肠病等慢性肠病、Roemheld综合征、严重的疝气、肠梗阻或肠溃疡患者应禁用阿卡波糖,以免进一步加重肠胀气等胃肠道反应。此外,对阿卡波糖过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25ml/分)的患者也应禁用阿卡波糖。
在接受阿卡波糖每日-mg(3-6片)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个别患者发生与临床有关的肝功能检査异常,表现为肝脏转氨酶升高,但这种异常通常是一过性的,没有临床症状,一般停药后肝酶值可恢复正常,建议在用药的前6-12个月监测肝酶变化,一旦肝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考虑减量或停用阿卡波糖。日本有个别患者服用阿卡波糖后出现肝损伤,甚至发生爆发性肝炎而死亡,但是否与阿卡波糖有关目前还不明确,鉴于对患者用药安全的考虑,建议肝硬化患者禁用阿卡波糖。
药物的后遗症是指使用某种药物治疗后所遗留下的一些症状,有的药物后遗症消退得很慢,如服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镇静催眠药后,次日清晨出现嗜睡、困倦、头晕、乏力等后遗症状,有的则终生不消退,如服用非那西丁造成永久性肾损伤。口服阿卡波糖只作用在肠道,几乎不吸收入血,体内生物利用度极低,仅为1%-2%,阿卡波糖及其降解产物迅速完全地自尿中排出,安全性良好,不会出现后遗症。
猜你喜欢:长期吃瑞舒伐他汀可能带来哪些副作用?
甲钴胺是一种什么药,这6大类疾病都需要使用,副反应小效果肯定
阿司匹林的最佳服用时间,错过等于浪费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2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