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让安倍晋三两次辞职,虽然凶猛,但只
66岁的安倍晋三提出辞职,原因是自身慢性疾病。据了解,这种慢性疾病就是溃疡性结肠炎,安倍晋三在少年时期就被腹泻、血便困扰,可以说他和溃疡性结肠炎斗争了半辈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反复发作,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服药。我们接诊的患者中,最长也有30多年的病史。”浙江大学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炎症性肠病中心副主任曹倩主任医师说。
确诊30年,女高管和常人一样,结婚生子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一样,都属于炎症性肠病。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持续、反复血便,有些患者最多的时候一天拉血便20多次。
这种血便是一种粘液性脓血便,还伴有腹痛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人群集中在20多岁到40多岁,基本是青壮年。患者的生活有诸多不便,比如外出必须时刻留意周围有没有厕所,总是担心出现意外,多数人的社交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拉血便、久而久之,患者会出现贫血、乏力,营养不良,甚至肠穿孔。
溃疡性结肠炎还会合并其他疾病,比如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炎患者、某些皮肤病患者,都可能患上溃疡性结肠炎。
很多患者都会问:我为什么会得溃疡性结肠炎?但是,很遗憾,它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办法预防,但是可以控制和缓解。”曹倩曾接诊过一位女患者,对方是企业高管,20多岁时就确诊溃疡性结肠炎。
最初,和很多患者一样,她每天频繁入厕,最多的时候,一个小时一两次。一出门就要找厕所,提心吊胆。
后来,她找到医生,开始接受规范治疗,一直使用药物控制。这么多年下来,她结婚、生子,事业也越来越成功。
“她现在已经50多岁了,生活状态很好。”曹倩说。
安倍晋三年少时就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曹倩认为他应该属于控制得比较好的,“这么多年,能正常生活、工作,已经很不错了。”
做错一件事,30岁男患者遭遇最坏结果
也有患者,因为治疗不规范,而最终病情恶化。
一位30多岁的男患者,年少时就患病,但一直不肯合理用药,口服药吃吃停停,觉得情况缓解了就停药,恶化了再用药。5年前,发展成结肠癌,并出现了转移。
溃疡性结肠癌一旦恶化,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演变成结肠癌,这也是很多患者最担心的。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大部分采用口服药物。通过药物可以控制病情,让病情进入缓解期,但这个期间,仍然需要继续服药,如果擅自停药,则会再次爆发,更难控制。”曹倩解释,溃疡性结肠炎目前还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和缓解,“控制地好,病人就能正常生活、工作,也不会因此缩短寿命。”
很多患者在被确诊溃疡性结肠炎之前,已经被它的症状困扰了数月甚至数年。但是一旦确诊,治疗最好马上开始。
曹倩是国内最早专注炎症性肠病诊治的专家,她发现,这几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医院年成立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在国内最早。那个时候,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是个位数,如今这个数字是每年大约多人次。
“溃疡性结肠炎被称为文明病,发病率增高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有极大关系。”
除了口服药物,溃疡性结肠炎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也就是切除结肠。
“如果多种药物治疗不佳的,就可以考虑切除结肠。”曹倩说,20%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一般是通过结镜检查和进一步结肠黏膜活检。
“一旦确诊,患者应该尽快到专业的炎症性肠病诊疗机构接受治疗。病的时间越长,恢复时间越长。对它的治疗没有速战速决。”曹倩表示,作为一种慢性病,溃疡性结肠炎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不能根治,但规范治疗和管理,患者就能回归正常生活。”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一种特发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始于直肠,通常以连续的方式向近端延伸穿过部分或整个结肠。一些直肠炎或左侧结肠炎患者可能患有盲肠炎症。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伴有发热、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和遗传易感性、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属于世界难治性疾病。同时,溃疡性结肠炎属消化心身疾病范畴,精神心理因素是加重和诱发本病的病因之一。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1.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诊断的首选方法。既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又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准确率。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主要为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表现为黏膜多发性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但若病变严重,怀疑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腹膜炎或伴有其他急腹症时,应列为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
2.血液检查轻症患者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病情较重者可升高或出现贫血,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降低,血沉增快与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血外周型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3.粪便检查肉眼可见黏液脓血便,显微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病原学检查应在使用抗生素前取样,并需要反复进行,有条件者还需做特殊细菌培养。粪便的钙卫蛋白也是较为重要的指标,钙卫蛋白在粪便中的含量与结肠粘膜炎症呈正相关。
4.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可见黏膜粗乱,肠管边缘呈锯齿状,肠壁有多发性充盈缺损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治疗上,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常用药物为氨基水杨酸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西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有效的诱导缓解,但需长期维持治疗,患者依从性差,且存在长期用药副反应多、停药后易复发、部分顽固性病例疗效不理想等不足之处。另外,有研究表明使用抗抑郁药物可以调节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减少炎症,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学“久痢”、“休息痢”、“泄泻”等范畴。中医药在维持UC症状缓解和预防复发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在治疗上,不拘泥于单纯的辨证论治,中医学常从病因、病机、病性、病位、证侯、分期等多层次对其进行综合立法、遣方而治,临证中根据UC患者的实际情况,以临床症状为依托,四诊悉俱,追溯病因、病史、病程等,进行中医多维度辨治思考。溃结的癌变风险
那么,溃结的癌变风险高吗?针对亚洲溃结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总体的结直肠癌患病率为0.65%-1.04%。结直肠癌的风险在10年时为0.00%-0.04%,20年时为3.26%-6.36%和患病30年为7.09%-20.72%。来源:钱江晚报、中医院脾胃病科延伸阅读:
人类肠道健康第一杀手,21世纪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阿司匹林能防癌?终被指南确定。
肺癌、胃癌、肠癌都因缺它!一秒钟自测,所有人都该看
为何结直肠癌越来越年轻化?年轻人需警惕这5个“报警信号”!
越短越好!最新研究证实,结肠癌标准化疗时间可缩短一半!
2期临床带来喜人成果:高剂量维生素D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益
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咨询、投稿与合作: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2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便血自检ldquo察颜观色r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