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2074.html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50岁左右为主要发病人群。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不良饮食习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患上大肠癌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由于大肠癌大便出血的症状往往和痔疮混淆,患者常常不在意,医院诊断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生存时间。
大肠癌即结直肠癌,它是少数几种可以预防的癌症之一,高风险的人群应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避免进展成癌症。若是想要早期发现这个隐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就得了解它的“习性”,然后再将它揪出,扼杀在摇篮中。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以下几类:
1.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结直肠癌是有一定的遗传趋向的,若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大肠癌,则本人患上大肠癌的几率将明显增加,建议在40岁时左右进行结肠镜、粪便潜血等筛查。
2.中老年人群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肠癌发病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越来越高,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一个高峰。
3.抽烟、喝酒、精神压力大
抽烟、喝酒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而压力大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
4.饮食习惯与其他因素
普遍认为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人,特别是红肉摄入量过多以及食物过于精细、低纤维饮食的人,大肠癌的患病率会有所增加;而生活的环境、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都会影响着大肠癌的发病率。
5.有结肠息肉病史的人群
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资料显示有80%的直肠癌是经腺瘤性息肉转变来的。因此,为防止癌变,应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6.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直肠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也会导致恶变,最终可能会导致大肠癌的发生。而在大肠癌高危人群中,病程在五年及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罹患大肠癌的几率是其他高危人群的10倍左右;而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还应警惕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需要密切随访。
大肠癌潜伏在我们身体中可能会有这五大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有时甚至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同时还可伴有肛门下坠和肛门不适感。
2.大便带血
便血是大肠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但经常被患者自我诊断为痔疮导致误诊或不被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时间,使病情加重。直肠癌便血呈持续性,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缓和,血液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粘液的血便,或脓血便,有时还伴有血块;而痔疮便血呈间歇性,随时间推移症状会有所恢复,血液为鲜红色,血液以多以喷射、流出的方式出现,血液中并无其它粘液。
3.大便变形
肠癌还会引起大便变形,可呈细杆形、扁带形。
4.里急后重
肠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时,多半还会伴有排便不尽或里急后重的感觉。里急后重即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通俗的理解就是下腹部不适很想排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
5.腹痛、肛痛
患者常见左下腹痛,呈间歇性隐痛,到了晚期则变为持续性疼痛,呈阵发性且逐渐加重。
若是上述这些症状发生时,其实表明大肠癌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了。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是无任何症状的,即使有症状也是非相关症状。
因此,如要早期发现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只有定期体检,而肠镜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佳方法。
目前国内大肠癌的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而癌前病变或大肠息肉多发生在40岁左右。因此,建议健康人群将首次接受结肠镜检查可以安排在40岁;若是不接受建议,但在50岁时则必须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如果检查发现了病变,例如肠子里长了息肉,医生会根据息肉大小或者送检结果来判断病情,并决定后面的结肠镜检查的频率。如果检查出的是低级别瘤变的腺瘤,可以三年左右做一次结肠镜复查。因为腺瘤样的息肉属于癌前病变,如果病理检查结果是高级别瘤变,就需要在切除术后的半年到一年进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可以三年后再复查。
其实大肠癌不可怕,只要早点接受肠镜检查,才可能早发现,发现的越早,治好的机会就越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4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文献精读往期回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