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防融合项目与专家医防融合成功范例市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
“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是中医药防病治病极具特色的理念,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独特医学理论,已经成为确立和采取养生保健措施及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通过中医药特色个体调养,全程干预疾病发生、生成、发作、传变、复发的危险因素,达到“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的健康目标。尤其是当今大力弘扬中医学“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对于预防疾病发生,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战略意义。
WBXF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与现代“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相吻合,通过适当应用药物内养正气,外慎邪气,顺应天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积极消除致病因素,避免或减少它对人体的侵害,就可保证人体不发病或虽病亦不重。中医养生之道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因此肝病患者平时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例如菠菜、芥蓝、青瓜、冬瓜等,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此外,“肝性喜酸”,根据酸味入肝的原理,可以在日常适当多食用一些山楂、山萸肉、枸杞、米醋等保肝敛肝。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戒烟酒。《金匮要略》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中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则乘土。而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因此适当保养脾胃的消化功能,吃一些有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仁、扁豆等,有益于调养肝脏。
JBFB二、既病防变一般来说,疾病的转变是由表入里,由轻变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应用中药饮片早期介入治疗,切断疾病的转变途径,治在表证轻证之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疾病,治在疾病发作加重之先,也就是“既病防变”。
中医科对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通过四诊合参,运用辨病、辩证、辨症相结合的理论,提高患者免疫力,使患者能够持续稳定病情,防止疾病发生发展;
对于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疗效。
科室采用中药内服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健脾益气、利湿退黄等治法,以达调情志、理气血、补脾胃、祛湿毒、退黄疸之目的。中药外治法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温阳化气、活血通络等,达到调整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对肝癌病人通过独特的中医扶正固本疗法,遏制和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中医科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新成果,辨证施治,运用中药内服及中医外治法,结合西医抗病毒、保肝降酶、营养支持等综合疗法治疗各型急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患者,同时治疗各种类型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结肠炎、失眠、头痛、关节疼痛等病症。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可有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引起肝硬化、肝癌等。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个人的体质有关,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大量饮酒,使湿热内生,或湿聚成痰,从而出现一系列症候。目前对脂肪肝的治疗,临证时,首先要分清寒热,主次。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使用降脂的中药,即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中药的降脂作用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合成。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排泄。许多单味中药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抑制肝内脂肪的沉积、改善肝脏脂肪代谢的作用,如枸杞子,决明子,山楂,大黄,葛根等。
根据艾滋病发展规律和病程表现,对于未达到治疗标准的感染者,机会性感染、免疫功能重建不全、药物引起毒副作用及耐药的患者,规范的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有确切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CHFF三、瘥后防复肝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时,仍要注意疾病的复发、症状的反复,此时适当应用中药饮片能够起到“愈后防复”的作用。中医科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一人一法、一人一方”的方式,应用中药饮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指导患者应用药膳、膏方、理疗及中医功法等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抗病能力。
ZYGBKTS四、中医肝病科中医药特色发展情况中医肝病科开展了HD-91-IIc型肝病治疗仪疏肝理气健脾改善室内肝病患者临床症状、中药足浴改善肝病患者失眠状态、中药穴位帖敷治疗肝脏纤维化、中药外敷神阙穴联合电磁波治疗肝硬化腹水、中医艾灸疗法治疗肝病患者、耳穴压豆治疗、经肠结肠透析治疗、中药熏蒸床治疗、三九三伏穴位贴敷治疗等中医肝病特色治疗方法,辩证论治、整体调节,解决了肝病临床中肝纤维化、失眠、腹水、疼痛、便秘、高黄疸、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痹痛等西医难以解决和不能解决的治疗问题,中医肝病科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并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室链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一病房(中医科),系大连市一级医学重点学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承担着临床、科研、教学、康复及健康宣教等工作。
中医在本次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应积极探索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专家链接李薇,女,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现任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非结核性传染病分部(医院)肝病一病房(中医科)主任。周五全天出诊。
现任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学科带头人,大连市一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李吉彦辽宁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李吉彦教授省级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医院医院分会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擅长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参编论著5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及参与科研工作10余项。
扫码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4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资善堂中医馆五月二日周日医讯
- 下一篇文章: 趣味测试四道题测试患有溃疡性结肠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