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病因 > > 正文 >

结肠镜检你的患者肠道准备到位了吗

对于结肠镜检查来说,肠道准备不到位大概是肠道检查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吧!好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基础,一个好的肠道准备更利于我们发现病变,而相对的,肠道准备不足也会导致病变漏诊,增加重复操作等。

图1.不同肠道准备的镜下表现(图片来源于moviprep网站)

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指南中提到临床医生应注意在所有结肠镜检查报告中记录肠道准备的充分性,推荐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患者应在1年内重查结肠镜。

怎样进行最充分的肠道准备?

首先来明确最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应具备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排空结肠内粪便;不引起结肠黏膜改变;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依从性好;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价格适中。建议清洁肠道时间不应超过24h,内镜诊疗最好于口服清洁剂结束后4h内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建议在6h后进行)。

下面列举3种临床常用的肠道清洁剂:

1.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因使用安全,目前已成为国内应用最为普遍的肠道清洁剂,属于容积性泻剂,不会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特殊人群(如电解质紊乱、晚期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患者)、孕妇和婴幼儿肠道准备的首选(听说有的口感还不错,别笑,口感对于保证患者的依从很重要,毕竟要喝很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推荐用法为:内镜检查前4~6h服用聚乙二醇等渗溶液~ml,每10min服用ml,2h内服完。聚乙二醇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腹胀、恶心、呕吐,罕见过敏性反应如荨麻疹。故对于严重腹胀或不适患者,可减慢服用速度或暂停服用,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服用,直至排出清水样便。

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聚乙二醇清肠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前天晚上服用,另一半剂量在肠道检查当日提前4~6h服用。

2.硫酸镁

是传统的肠道准备清洁剂,在肠道内不易吸收,高渗的硫酸镁溶液将水分从肠道组织吸收至肠腔中,刺激肠蠕动继而排空肠内容物,导泻作用强且迅速,国内应用较为普遍。因其服用水量少,可随后增加饮水量,患者依从性好。由于镁盐有引起肠黏膜炎症反应和溃疡的风险,可能造成黏膜形态改变,故不推荐确诊或可疑炎症性肠病患者服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亦不宜使用。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推荐用法为:在内镜检查前4~6h,将硫酸镁50g稀释后一次性服用,同时饮水约ml,大多数患者可完成充分的肠道准备。

3.磷酸钠盐

磷酸钠盐制剂是高渗性溶液,在镁盐、聚乙二醇无效或不可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口服磷酸钠溶液饮水量少,患者依从性好。但因其在肠道准备过程中可伴有肾损害、体液和电解质紊乱,年ASGE指南建议不再使用以磷酸钠或枸橼酸镁为基础的肠道清洁方案。故老年人、慢性肾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肝硬化或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应慎用此药。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推荐用法为:分2次服用,每次间隔12h,可在内镜检查前一日晚6:00和内镜检查当日早上6:00各服用一次。每次标准剂量为45ml,以ml的水稀释,建议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多饮水,直至出现清水样便。

对于慢性便秘患者,正式肠道准备前2~3d可服用缓泻剂或加服胃动力药提高肠道准备的质量。高龄或慢性疾病患者在肠道准备期间可予静脉补液等措施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当然,肠道清洁剂的服用有其绝对及相对适应证,临床上应综合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宣教和检查前的饮食注意必不可少

肠道准备前应是低纤维、少渣饮食,而不是全流质饮食,这种饮食与全流质饮食有同等功效,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另外,对于饮食限制的时间不建议超过内镜检查前24h。医院郭学刚、潘阳林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还发现,结肠镜检查前一天电话再教育可提高肠道准备质量以及息肉检出率。

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

最后,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和胶囊内镜的主要检查目的是小肠,因此对结肠的清洁程度要求不高。经口小肠镜的肠道准备禁食12h即可,经肛小肠镜的肠道准备要求同结肠镜。二甲基硅油(西甲硅油)能有效消除肠道准备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在对肠道清晰度要求较高的检查准备中可辅助使用。最常用剂量为~mg(西甲硅油3~6ml)或30%溶液45ml,可与泻剂一起服用。

推荐阅读:

消化科夜班

经验教训汇集之肠道疾病篇

结肠镜检:如何「优雅」地「压镜子」

一图读懂:肠道准备

编辑

李晴题图

shutterstock投稿

liq

dxy.cn

赞赏

长按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复方斑蝥胶囊价格大概是多少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7939.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