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于年首例报道。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特发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区别于各种特异性炎症。但由于临床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仍多沿用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
本病在统计学方面有重要意义。由于本病病程漫长,其病情轻重不一,常易反复发作。据统计本病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患病率约占40/10万~/10万;发病率约占3/10万~11.5/10万。在国内目前尚未见精确统计报告数据,但近年来逐年增高。临床以20~40岁年龄者多见,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年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
(1)临床方面:具有慢性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肠炎患者仅不出现血便。既往史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外的临床表现。
(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有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3)钡剂灌肠可见: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
(4)病理检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肿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5)判断方法:①根据临床方面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之一及(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②结合临床方面和钡剂灌肠有(1)、(2)、(3)三项之一者可以诊断本病。③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诊断成立。④临床方面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应予追踪检查。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建议
1、饮食应柔软,易消化,富营养,有足够能量。
2、宜少食多餐,尽量减少肠道负担。
3、急性发作期需要用要素膳食,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粪便体积,必要时可用完全胃肠外营养。
4、随病情改善逐渐采用低渣、清淡饮食。能量来源以碳水化物供给为主,适当补充蛋白质。
5、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脱水和钾、氯、钠离子的大量丢失,应及时静脉补液。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