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诊断 > > 正文 >

亚洲人群中炎症性肠病的家族风险

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亚洲人群中炎症性肠病的家族风险

文献来源:ClinGastroenterolHepatol.Oct;19(10):-.e15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既往的观点与实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进展行胃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IBD的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是环境暴露、免疫反应异常和遗传易感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涉及肠道微生态改变和复杂相互作用。

所有上述参与IBD发病机制的因素(例如遗传易感性),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贡献因个体和IBD类型(UC与CD)而异。

目前的证据提示,IBD患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IBD家族史)可以能与IBD相关性最强的可识别患病风险因素。

家族史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的相结合的结果,尤其是在生命早期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阶段。

这些遗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使IBD的发病机制进一步复杂化。

事实上,IBD患者的家庭成员,常常也表现出临床前病理性改变,包括肠道通透性改变、免疫功能改变、肠道微生物变化和早期生物标志物阳性。

目前的研究,已经注意到IBD家族聚集性的疾病特点。但这些研究设计存在差异,并且容易受到多种偏倚的影响。

定量评估IBD家族性发病的精确风险,目前还缺乏真正基于人群的研究,尤其是亚洲人群更是缺乏这方面的数据。

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西方人群和亚太地区人群的非遗传和遗传疾病决定因素均存在差异。

鉴于上述差异,并且考虑到亚太地区IBD的流行病学特点,将西方国家IBD家族性风险评估结果直接外推到亚洲人群,可能是不合适的。

在亚太地区(例如韩国),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这可能意味着环境诱发因素发生变化(而非遗传改变),理论上这种环境致病因素是有可能干预的。

准确评估IBD家族风险和发病模式,可能有助于更准确预测患病风险,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临床监测,以便在IBD患者的直系亲属中进行早期疾病筛查。

此外,准确掌握不同种族IBD家族性风险的信息,也可能为随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信息,寻找具有共性的环境和遗传因素。

存在的问题:

全球炎症性肠病(IBD)的患病迅速增加,但仍然缺乏亚洲人群的IBD家族风险评估。

尤其需要根据年龄、性别和亲属关系,定量分析IBD患者一级亲属的家族风险。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使用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数据库(-),来分析韩国IBD发病的家族性风险。

该数据库完整覆盖整个韩国人口,可以确认识别其中的亲属关系。研究人员利用这个数据库构建了一个纳入21,94万人的队列,包括万个不同的家庭。

计算IBD一级亲属和非IBD一级亲属,溃疡性结肠炎(UC)或克罗恩病(CD)的发病风险比。

研究者共识别出45,名UC患者和17,名CD患者,其中分别有3.8%和3.1%属于家族性病例。

总体而言,IBD患者的一级亲属UC和CD的调整后发病风险显著升高10.2倍(95%CI,9.39-11.1)和22.1倍(95%CI,20.5-24.5)。

其中双胞胎的IBD家族风险最高,其次是非双胞胎兄弟姐妹,然后是IBD父母的后代。

与两代亲属之间(父母-子女)相比,同辈(兄弟姐妹)的家族风险通常更高。IBD家族风险随着患病亲属数量的增加而进一步上升。

因此,这项基于人群的分析结果显示,IBD患者一级亲属的风险显著增加,其中同辈(兄弟姐妹)的风险最高,CD患者的一级亲属风险更高。

这些研究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IBD患者,有机会开展适当的治疗干预。

未来需要专门的研究,来评估环境暴露和遗传因素的在IBD发病过程中贡献。

启示和影响

这项研究专门针对亚太地区IBD家族性人群风险,开展了一项大型人群队列研究。

研究共纳入万个家庭和万人口,发现IBD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相比一般人群增加10.2倍到22.2倍不等。

进一步,根据患者亲属关系、患者亲属数量、IBD疾病类型、性别和年龄,评估了IBD家族患病的风险。

这些模式与西方基于人群的分析中观察到的模式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总体上具有更大的家族风险和更显着的影响,尤其是在几代(兄弟姐妹)与跨代(父母-后代)之间。

与亚洲人群相比,西方人群的IBD发病率明显更高,并且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可以观察到家族风险。

但在亚洲地区,IBD仍然是一种新兴的疾病,疾病流行的时间也短得多。

之前一项基于西方人群的大型研究(万人),评估了西方国家IBD的家族性风险。研究显示IBD患者的一级亲属中,发生CD的总体风险高7.8倍,UC风险高4.1倍。

尤其是CD患者的双胞胎兄弟/姐妹,发生CD的风险最高。如果是非双胞胎兄弟/姐妹、父母,则IBD患病风险与总体IBD人群相当。

相比之下,韩国这项研究显示IBD患者一级亲属的UC和CD患病风险更高,而且家族聚集性在CD中更明显。

年至年韩国人口中确诊的4.5万UC和1.7万CD患者中,分别有3.8%和3.1%属家族性病例。

IBD的家族聚集性,通常认为是家庭成员之间共同的遗传易感性和环境风险因素造成的。

这项韩国的研究还无法确定遗传与非遗传决定因素对家族性IBD风险的影响,未来需要更细致的研究。

直系亲属之间有着相似的遗传易感性,但不同年龄亲属之间的环境差异,至少可以部分解释几代人之间的IBD发病风险。

而且亚洲人群IBD家族性特点,可能与太平洋地区和西方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其中饮食和文化习俗在家庭成员中更一致,可能会影响IBD的家族风险。

总之,基于这项覆盖韩国人口的人群队列分析,发现IBD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同辈(兄弟姐妹)的风险最高(尤其是CD)。

亚洲地区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人群中的IBD疾病风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和家庭环境因素),这可能为寻找IBD的潜在病因提供更多线索。

面对全球不断增长的IBD疾病负担,迫切需要专门设计的研究来寻找潜在病因和患病相关因素。

家庭成员共同的遗传和环境暴露因素,可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研究机遇。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d/1452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