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就读于贵州省贵阳医士学校,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中医院中医科。年后医院(暨南大医院)工作,主任医师,曾任中医科主任,现任中医科主任导师。从年起为历届广州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现任广州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学识全面,经验独到,思路新颖,文笔精炼,著述颇丰。治病强调发挥中医“简、验、便、廉”优势,追求“德艺双馨”的最高境界,求医者甚众。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了“广东省名中医”称号,年波评为“广东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
黎成医院已故省名中医。简要病史患者于某,男,22岁,原职业篮球运动员。年因“反复排黏液脓血便,伴腹痛、消瘦,时有发热”,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显,渐次发展为“糜烂性出血性结肠炎”。年因“高热、呼吸困难、颈硬”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经行气管切开等抢救措施后治愈出院。主治医师提醒,此次病毒性脑炎乃因结肠炎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所致。此后腹痛及黏液血便仍反复出现且日渐消瘦,年1月因“便血”加重,人院后结肠镜检提示结肠有癌前期改变,经专家会诊决定进行“全大肠切除术”以图“根治”。术后腹痛及黏液血便消失,但体虚不复,大便稀溏便意频频,日行六七次且经常失禁,同时常有小便失禁,需长期使用纸尿片。患者离开球队后考上广东某大学,一年来在穗辗转求治,病情无改善。
初诊年5月11日初诊,症见:神疲气短.形体消瘦,畏寒自汗,面色苍自,诉大便稀烂,日六七次,一有便意即肛门急逼难忍甚至失禁,小便亦时有失禁现象,有尿意时膀胱急胀难耐,但排尿时又觉迟滞不畅。嘴唇干裂,口渴欲饮,但怕饮后二便自遗而少饮。眠食尚可,舌淡红苔白厚腻,脉细弱。细查前医所开处方,不外右归丸或胃苓汤加诃子、金樱子、石榴皮等收涩之类。综合全病程考虑,诊为脾虚中气下陷之泄泻,且气虚已累及中阳,投补中益气汤与附桂理中汤合方加味。
处方:北芪30g、白木l5g、陈皮5g、升麻15g、柴胡10g、党参15g、炙甘草5g、当归10g、附子(先煎)15g、干姜5g、内桂(泡服)3g、葛根30g、金楼子30g、沙参20g。
二诊5月25日二诊,患者连服上药6剂后大便急逼难忍感减轻,多数情况下能强忍大便一阵。畏寒自汗稍减,余症如前,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弱。方已对证,原方加淫羊霍20g(旺命火以助中阳之振奋)。
三诊6月1日三诊,服上药7剂后,大便每天3~5次,失禁现象基本控制。口干唇裂好转,体力有所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信心倍增,脉舌仍如前。效不更方,上方再进7剂,嘱隔日煎服1剂,半月后复诊。
四诊6月29日复诊,患者已服上药14剂,精神体力增,大便每天2-3次,成堆状,小便通畅无失禁,舌红苔白稍腻,脉平。患者暑假要回湖北老家调适,拟下方每周服1~2剂作后期调理:党参30g、白术15g、干姜5g、乌梅10g、肉桂(泡服)3g、附子(先煎)15g、北芪45g、升麻15g、柴胡10g、葛根30g、金樱子30g、木香10g、鸡内金30g、黄连10g、甘草10g。
黎老提示1.黎老就此病例请教腹部外科专家,认为全大肠切除后患者大便频数稀烂将难以改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例能取得如此疗效真正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
2.本例之病机是脾虚中气下陷、清气不升,中气不足致中阳不振、燥湿功能丧失,故用补中益气汤合桂附理中汤合方以泄振中阳、补气升清以增脾运而获效。故看准病机,是辨证施治的要着。
3.后期调理方中用乌梅、鸡内金意在健胃消食兼收涩;加黄连、木香意在行气燥湿,兼用黄连苦寒之性以制姜桂附之温烈。若能按此方比例制蜜九长服,疗效将更理想,服用也更方便。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黎成科医论精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黎成科,邵跃斌。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本人联系,即刻删除相关文章,谢谢。
赞赏
长按白癜风哪个医院看较好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d/7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