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C-APROM/CN//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较大。研究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1,并且与患者总生存期2、术后结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3。本文结合术前白蛋白水平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发生低白蛋白的原因、白蛋白的生理功能以及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进行分析探讨。
一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
对结肠癌患者手术后预后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提示价值。研究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低白蛋白血症预后更差(图1)1。
图1不同术前白蛋白水平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我国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例结肠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的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2。所有患者术前检测血清白蛋白,将血清白蛋白水平35g/L定义为低白蛋白血症。
研究发现,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术前白蛋白水平正常者(图2)。右半结肠癌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较横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明显增高(图3),而且随着T分期、N分期、M分期及TNM分期的进展,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也显著增高。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结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水平低提示患者较差的临床病理情况及预后。
图2不同术前白蛋白水平患者的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
图3不同肿瘤部位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
此外,研究表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的结肠癌患者,术后结肠功能恢复较差,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清白蛋白正常患者3。所以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不仅仅是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2,也是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指标3。
二
结肠癌患者发生
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结肠癌患者多伴随血清低白蛋白血症,其原因主要包括白蛋白合成障碍和白蛋白消耗或丢失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患者胃纳不佳、肠道吸收障碍所引起合成白蛋白的营养物质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结肠癌恶性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造成机体内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2。
研究发现,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与结直肠癌肿瘤部位明显相关。相对于横结肠和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更为常见2。由于相对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右半结肠吸收功能较好。右半结肠发生癌症,毒素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更为突出,因此导致术前白蛋白降低。这也提示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相比,肿瘤发展机制有所不同,右半结肠癌中机体和肿瘤相互作用引起的全身反应更为明显,临床上更加要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l/1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