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治疗 > > 正文 >

兔病防治家兔流行性腹胀病的防治

兔流行性腹胀病,发病兔临床多表现为腹胀,且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又因其病因至今不清楚,故暂定此名。曾称其为兔粘液性肠病,因可见病死兔结肠中多有大量胶冻样粘液,为避免与粘液性肠炎(有人称为兔大肠杆菌病)相区别,故称兔粘液性肠病。俗称胀肚、大肚子病、臌胀病。

流行特征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后至次年春天发病率较高。不分品种,毛兔、獭兔、肉兔均可发病。以断奶后至4月龄兔发病为主,特别是2-3月龄兔发病率高,成年兔很少发病,断奶前兔未见发病。还发现在某个地区流行一段时间后,该病自行消失,暂时不再发生。

病因

至今仍不清楚其病因。在临床上,曾怀疑饲料霉变,但更换饲料不能阻止发病;因怀疑大肠杆菌病,曾用多种抗生素类药如氧氟沙星等添加在饲料中进行预防,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死亡兔的肠内容物中发现有较多球虫卵囊,但在饲料中加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仍不能起到防治效果。因此有待加强研究,弄清病因或病原,有助于深入研究其发生、发展及控制规律。

临床症状

发病初,病兔减食,精神欠佳,腹胀,怕冷,扎堆,渐至不吃料,但仍饮水,粪便起初变化不大,后粪便渐少,病后期以拉黄色、白色胶冻样粘液为主,部分兔死前少量腹泻。摇动兔体,有响水声,腹部触诊,前期较软,后期较硬,部分兔腹内无硬块。发病期间体温不升高,死亡前体温下降至37℃以下。病程3~5天,发病兔绝大部分死亡,极少能康复。发病率50~70%,死亡率90%以上,一些兔场发病死亡率高达%。

病理剖检

尸体脱水、消瘦。肺局部出血。胃臌胀,部分胃粘膜有溃疡,胃内容物稀薄。部分小肠出血、肠壁增厚、扩张。盲肠内充气,内容物较多,部分干硬成块状,如马粪,部分肠壁出血,部分肠壁水肿增厚。结肠至直肠,多数充满胶冻样粘液,剪开肠管,胶冻样物呈半透明状或带黄色。肝、脾、肾等未见明显变化。

临床诊断 

断奶至4月龄兔发病,开始少吃料,转而不吃料,腹部臌胀,摇动兔体,有响水声,粪便渐少,或带有胶冻,死亡前部分兔拉少量稀粪。剖检时见胃膨胀,部分有溃疡,胃内容物稀薄,盲肠内容物变干,成硬块,结肠内有较多的胶冻样粘液,有时肺有出血。依据以上条件可以初步作出临床诊断。

预防

在多个发病兔场,试用复方新诺明拌料对预防该病有一定的效果。复方新诺明以千分之一(以原药计算)的比例拌料,喂断奶后的幼兔,连用5-7天。病情严重的兔场,隔一周重复一个疗程。

治疗

发病兔用多种抗菌药物、泻药等,均无明显治疗效果。将已发病兔放在有草的庭院里自由活动,会有部分兔自然康复而存活。









































白癜风药
北京青少年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l/137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