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广泛应用,得到了越多人的喜欢。在上期我们知道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三伏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能够给更多患者解决问题,三伏贴的又一个主要适应症: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包括:胃痛、慢性胃炎、腹泻、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随着三伏贴的广泛应用,针对“三伏贴”治疗消化系统的方面,各大科研医疗单位做了许多相关研究。
医院王挺大夫在奇穴位贴敷贴中脘穴治疗急性胃痛寒证的临床观察中,治疗组给予穴位贴敷贴中脘穴,对照组给予阿托品1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时间、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相关结果作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效果明显。医院李国柱大夫在穴位药物贴敷治疗胃脘痛38例中,自制子午效灵膏,穴位取:中脘、上脘、下脘、脐眼、梁门、背部压痛点(多在灵台、至阳穴处)、脾俞、胃俞、隔俞、肝俞、内关、足三里、手三里等穴。结果:发现穴位贴敷效果十分显著。
泄泻李春雨大夫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泄泻30例体会中,用麻黄、丁香、附子、白芥子等共研细末,将贴敷剂用消毒纱布包成指腹大小的小包,放入脐中,治疗泄泻,结果总有效率为96.66%。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针灸培训中心阎红大夫在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泄泻66例中,自拟止泻饼贴敷神阙穴,取苦参2g,大黄1g,黄连2g,木香2g,吴茱萸2g,肉桂2g,与少许熟蒜泥混合做成饼状,即止泻饼,外用伤湿解痛膏将药饼固定于神阙穴处。所治66例患者,临床治愈60例占90.91%,无效6例占9.09%。
消化性溃疡梁繁荣大夫在代针膏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研究中,用代针膏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为主与针刺及西药对照,结果说明代针膏具有类似针灸的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慢性结肠医院于淑云大夫在穴位贴敷合自拟止泻散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中,将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例,用穴位贴敷合口服自拟止泻散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冯国湘大夫在痛泻宁穴位贴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中,将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痛泻宁贴敷组),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每组各30例,治疗1个月。结果:痛泻宁贴敷组总有效90。00%结论:痛宁穴位贴敷有调整胃肠功能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医院的经验基础上,以及我科在长期应用“三伏贴”临床经验下,摸索出我科独有的中医体质学指导下的“三伏贴”,我科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组成的“三伏贴”,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三伏贴”组成来源于张璐在《张氏医通》所记载的处方为基本方化裁而来,具体为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麻黄,肉桂,白术,白芍,丁香,生姜适量。蜂蜜为介质。方中白芥子辛温气锐,性善走窜,能豁痰涎,宽胸隔,通经络,温肺散寒。细辛温肺化饮,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延胡索行血气而利肺气。甘遂苦寒宣通肺气可促痰涎排出。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络的作用,肉桂具有引火归元,补肾助阳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白芍具有缓急止痛,丁香具有行气止痛功效,生姜含挥发油、姜辣素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吸收而发挥作用。
另外我科还在体质的基础上辨体取穴,以中脘、上脘、下脘、脾俞、胃俞为主穴,根据不同体质选用不同穴位,例如痰湿体质加丰隆,气虚体质取足三里,阳虚体质取肾俞、定喘、百劳等。
诸药相配,相使相须,以及辨证取穴共同发挥扶助人体正气,增加免疫力,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使一些宿疾,尤其是冬季感寒后容易发作的疾病得以恢复,从而达到“缓则治其本”“不治己病治未病”的目的。
如果大家对小编的讲解感兴趣或者对您的生活有比较好的帮助,可以转发并皮肤病专科医院哪家好白癜风能否彻底治愈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l/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