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治疗 > > 正文 >

厉害现在吃它最养人治疗咳嗽改善睡

红糖可是名副其实的养生之王,

很多小毛病都可以通过吃它来改善,

有人说会吃红糖的女性气色不会差,

其实,男性也是可以多吃红糖的,

今天来告诉大家红糖应该怎么吃↓↓↓

红糖功效

红糖的口感虽然没有白糖好,

但是营养价值却极高,

含有维生素、铁、葡萄糖、叶酸等物质,

非常具有养生价值!

红糖+姜

二附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李维旭介绍,红糖+姜有很好的防治感冒的效果,有些人经常是手脚冰凉,依赖暖手宝,建议每天喝碗红糖姜茶,可以不受手脚冰凉之苦。红糖姜茶还是女性朋友们的福音,可以帮助大家改善痛经,还可以助孕。

红糖+鸡蛋

产妇经常吃红糖水煮鸡蛋,可以促进恶露排出,也可以补血补气,平时女性朋友多吃红糖水煮鸡蛋,能预防乳腺癌,还可以生发养发,男性朋友也可以多吃。

红糖+山楂

红糖+山楂除了可以缓解咽喉不适,还能防动脉硬化。

红糖+枸杞

现在很多人都是“低头族”,经常抱着手机,建议大家应该多吃红糖+枸杞,可缓解视力下降,改善肝血不足,还能预防癌细胞扩散,提高身体抵抗力。

红糖+桂圆

很多人都有失眠多梦的症状,想要睡一个安稳觉都成了难题,其实用红糖泡桂圆干就可以改善睡眠。

红糖+芝麻

煮粥的时候多放点红糖和芝麻能改善牙龈上火,还能固齿健龈,那些经常脱发的人更应该多食用红糖+芝麻,还有一些头发稀黄的小孩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改善。

红糖+绿茶

红糖+绿茶可以很好地中和,因为红糖属于热性,绿茶属阴,两者结合具有补血益气的作用,能预防和改善贫血症状。

红糖+乌梅

平常很少见到有人采用这样的吃法,但其实红糖+乌梅可以驱走风寒,还能滋阴润肺,腹泻的时候也可吃红糖+乌梅,能温暖肠道、止泻润肠。

红糖美食

红糖发糕

食材:面粉克、红糖克、酵母5克、水克、红枣6个、蜜枣4个

做法:

1.材料备好,红枣去核掰两半,蜜枣切两半;

2.克温水把红糖化开;

3.把酵母和红糖水混合到一起;

4.把红糖水倒入面粉中搅拌,搅拌至无颗粒状;

5.模具涂油,倒入模具中发酵;

6.大概一个多小时发酵成原来的两倍大,摆上红枣,蜜枣;

7.然后上锅蒸30分钟,中途不要开锅盖,关火稍微焖几分钟就可以了,晾凉脱模;

8.切块即食,咬一口,有红糖的香甜,软软的很有弹性。

红糖姜茶

食材:红糖克、生姜克

做法:

1.把生姜洗好刨成末,也可用机器打,或者用刀切,弄好后放在碗里备用;

2.切好后的姜与红糖拌匀,将碗用东西盖好后放蒸锅里,大火蒸半个小时后就可以了;

3.等冷却后放冰箱保存,每天早上取一点开水冲泡即可,既方便又好喝。

提醒:

1.红糖姜茶最好从月经干净后的第二天早上开始连服7天,可以有效改善子宫虚寒。

2.如需改善气血双虚引起的失眠,手脚冰冷,可以加红枣与桂圆一起煮。

3.有阴虚火旺,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的人群不适宜饮用。

红糖养胃粥

食材:黑糯米、红枣、红糖

做法:

1.把黑糯米清洗干净;

2.黑糯米加入适量的水煮开,记住水要比平时煮粥稍微多一点;

3.煮开后等待7-8分钟,加入红枣,转成小火,继续煮20分钟,喜欢吃软一点的多煮一会儿;

4.加入红糖一起煮5分钟就好了。

不过提醒大家,

注意饮食的同时也要记得运动哟!

专家名片Expert

李维旭二附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来,一直秉承传统中医高者‘治未病’的原则,多年来积极从事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推广和治疗。应用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从饮食、药物、物理方式开展治未病的临床普及和实践,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一系列治疗慢性咳嗽、溃病性结肠炎、失眠等疾病高效而富有特色的治疗手段。坐诊:周三上午

冯霁二附院营养科副主任技师

擅长各种营养相关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痛风、营养不良、妊娠、外科术后、肿瘤等)的营养治疗,以及健康饮食指导。

编辑:杨君琴综合:健康圈

相关链接:

跑步能让你血管年轻30岁!好处还很多,关键看你会不会跑!

节后一定要看这份饮食秘籍!刮油解腻,怎么吃都不怕胖!

腰粗、脱发…好处多!身体8个缺陷让你少生大病!你中了没?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无法核实出处,如涉版权付费请联系后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比较好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l/863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