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生痰湿,痰湿体质容易三高长夏
导读: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且湿邪易困脾胃,脾虚又生痰湿,恶性循环!痰湿体质容易三高,长夏宜健脾化湿。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眼下正值长夏,在中医定义中,一年并非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长夏即阳历的七八月份,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为湿热蒸腾。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且湿邪易困脾胃,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和感冒发热、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要做到长夏养生,养脾最为关键,故中医有“长夏最宜养脾”的说法。
痰湿体质
从头发说到肚腩,现实问题:古人说“五谷养人”,而不是“鱼肉养人”;既然作为长期食物,没有比五谷再好的了,那么痰湿体质的人一定是多食了非五谷的食物。
古人在临床上观察到,爱吃甜食、大鱼大肉的人,头发特别容易脱落。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滋腻厚重,不容易消化,使脾气的运化功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运化成为水谷精微,反而变成痰湿内蕴。
我们看看痰湿体质的人从头到脚发生了什么变化:
1、痰湿体质的人爱脱发
对于头发的认识,中医认为主要是与肝血和肾精有关。肾精决定了头发的多少,头发的软硬荣枯,先天肾精不足,可以导致头发枯黄稀疏;另一方面肝肾精血负责头发的日常养护。这种情况下,多吃补益肝肾精血的黑五类食品和一些坚果可以乌发、美发。但是,痰湿体质的脱发很不同,这种脱发就不是枯黄干脱的,因为痰湿内生,血瘀血热,熏蒸发根,头发、头皮就出现了油腻瘙痒。
2、额头油光光,肿眼泡
痰湿体质之人的额头也是油光可鉴的。痰湿体质有一个虚实互杂的问题,既有以脾失健运为主的正虚,又有痰湿交阻的邪实。湿性重、浊、黏、腻,所以皮肤排出来的就是油状的湿。然后呢,肿眼泡也是一个常见现象。中医认为肉轮与脾是同属的,肉轮就是指我们这个上下眼睑。脾气健运与否决定了肉轮是否臃肿荣润,肉轮的颜色、形态也体现了脾气功能的强弱。痰湿体质的人,脾失健运,痰湿内蕴。由于痰湿自身黏腻的特点,阻碍了气的上下运行,导致代谢不利,容易造成痰湿的堆积,甚至出现脾气下陷。所以在肉轮这个特殊的脾气反映点上就出现了眼泡肿,眼皮下垂的表现。
3、中年前后,肚子大了
开头时我们谈到了胖肚子的问题。痰湿本来就是代谢产生的废物,自然表现出一派过剩和拥塞的景象。多数人认为,中年发胖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生命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就像青春期、绝经期一样。我认为,这个话要一分为二地说。首先是这个阶段容易发胖,其次是在这个阶段有的人发胖、有的人不发胖,既跟年龄有关,更和你的生活习惯有关。“容易发胖”主要是因为在中年前后,人的脾胃代谢功能有所降低,所谓盛极而衰,这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在女子而言,“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也就是说女子28岁~35岁间是身体状态的鼎盛时期,过了35岁,整个体力和活力会呈现下降趋势;在男子呢,则是“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也就是说这个鼎盛期是32岁~40岁之间。既然鼎盛期已过,发胖,必然就与没有调整的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像公司的白领们,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陪客户吃饭,一桌子的酒肉,本来就不太好消化,还要边吃边想着谈工作,商场如战场,脑子里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没有应酬的时候呢,在单位朝九晚五地呆着,对着电脑干活,中午一份工作餐,吃了之后又窝在小隔间里继续上网,或者打牌,下班回家也多是坐着看电视。一天下来,除了喝水、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别的运动了,气血怎能不壅滞呢?
4、出汗是因为“气道”被痰湿堵住了
生活中你去观察一下,什么人爱出汗?一般是肥胖人特别容易出汗。这跟痰湿体质是密切相关的。中医认为汗是阳热熏蒸,是阴液转换而产生的。但除了这种,气虚不固,门关不上、关不紧,也会导致出汗。这点我们会在阳虚体质中详细谈到。
阳虚怎么办
阳虚即人体脏腑功能活力不足,温煦功能减退,出现的恶寒喜暖证状。因此这种人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耐夏不耐冬,喜食温热食物。对外界的寒湿邪气反应也很敏感,阳虚体质的人体凉、怕冷、四肢冰冷,特别是冬天,表现为手冷过肘,足冷过膝,背部和腹部特别怕冷,容易生冻疮。当受到病邪侵袭后多也化为寒症,病程中也不容易发热或热势低,等阴盛阳虚的证状表现,因此,补阳的食物或药物都有御寒的作用,尤其入冬后食用这类药物或食物对畏寒的阳虚体质者能提高其抵抗能力。同时,在炎热的夏季,也要注意阳气的保护。
饮食怎么注意少吃生冷、冰冻食物,多吃性温食物
阳虚体质者忌吃冰激凌、冰汽水和冰镇啤酒。寒属阴,寒冷入侵,阴气就会侵蚀阳气。可多吃性温的食物,肉类有羊肉、牛肉、狗肉、鸡肉等,蔬菜类有韭菜、辣椒、南瓜等。另外,阳虚体质者吃寒性食物时,应选择焖、蒸、炖、煮的方法。当阳虚体质偏颇明显时,可吃鹿茸、杜仲、桑寄生、菟丝子、人参、黄芪等中药来调理。如果阳虚以腰痛和夜尿多为主要表现,可以用桑寄生、杜仲、猪瘦肉和核桃煮汤服食。
保持安静,避免消沉阳虚体质者以安静、内敛较为常见,在遇到情感困扰、环境变化、阴霾天气时,很容易产生抑郁、忧愁的情绪。平时可多听轻快、活泼的音乐。长期坚持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当身体与户外温暖的阳光直接接触,就能调动身体阳气,增加抗寒能力。生活起居晒晒太阳,做做提肛运动
阳虚体质者应多晒太阳,重点是晒后背。被称为“小太阳”的膀胱经,其大部分穴位都分布在背上,故将体表的小太阳对着自然界的大太阳,能直接为人体的“发动机”补充能量。
提肛动作也是非常简单的补阳气方法。具体方法:收缩腹部、臀部和盆腔底部的肌肉,随着呼吸将肛门一紧一松、一提一放。吸气时肛门收缩上提,呼气时放松。
长夏吃什么好
长夏可多吃薏米红豆粥。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去湿、减肥功效,尤其是对于中老年因体内湿气引起的肥胖,效果非常好。山药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有“气死小人参”之称,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
大枣也非常适合湿热重的夏末食疗。大枣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虚的人来说非常合适。此外,橘皮(即陈皮)在养脾方面也很有效,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新鲜的橘皮。即便不用来炒菜,用干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
中药“茯苓”也具有除湿健脾的功能,在炖菜时也可以适当加入。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另外,所有带有“瓜”字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湿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识地挑选食用。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奇粪便也可治病治疗过程不需经过舌头
- 下一篇文章: 脓包型银屑病,脓包型牛皮癣,红皮型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