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今日练习
林某某,男,52岁,年4月18日就诊。
患腹痛下利数年,某医院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少许粘液。两胁疼痛,口渴,欲呕吐。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处方:____。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泻心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溃疡性结肠炎医案
上期原医案
于某,女,37岁,年11月17日初诊。
鼻衄腹泻已三月余。胃脘经常憋胀,饭后胀满较剧,纳呆,大便稀,每日七八次,每天夜间大便二三次,且有五更泄。血常规化验:RBC万/mm3,Hb7%,WBC/mm3,屡治不愈。舌淡,苔薄白,脉左右关上滑。
诊断:鼻衄、下痢。辨证:邪热壅聚,上逆下迫。治则:泻热除痞。
处方:大黄6克,苦参9克(代黄连),黄芩9克,炒莱服子15克,藿香叶12克,竹茹12克,6剂。
二诊:药后诸症大减,鼻衄止,纳增,大便每日一二次,成形,夜间已不大便。原方续服6剂,攻固疗效。
按语
两脉关以上滑,乃中、上焦有火热也,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至鼻衄不止。以泻心汤之泻火凉血治之有良效,法师于仲景也。
学习经典
《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各家论述
《医宗金鉴》:心气“不足”二字,当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传写之讹。心气有余,热盛也,热盛而伤阳络,迫血妄行,为吐、为衄。故以大黄、黄连、黄芩大苦大寒直泻三焦之热,热去而吐自止矣。
《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不足;尤妙在大黄之通,止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致血瘀后酿成咳嗽虚劳之根。
《金匮要略今释》:黄连、黄芩治心气不安,即抑制心脏之过度张缩,且平上半身之充血也。大黄亢进肠蠕动,引起下腹部之充血,以诱导方法,协芩、连平上部充血也。
——END——
中域教育长期专注于医考教育,
在医学考试方面有充足的经验。
拜名师、学技术,
为了你的中医梦选择我们你不会有遗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