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
灌
肠
灌肠疗法又称直肠给药法,是在继承中医传统的直肠给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灌肠技术和中医辨证论治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疗法。
中医理论认为:大肠是六腑之一,位于下焦,具有传导功能,大凡下焦的疾病,通过灌肠疗法直达病所,捷取疗效。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四诊合参,辨证用药,凡是口服用的药均可以通过灌肠来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的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一、适应症
1、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症)。
2、各种慢性痢疾、结肠炎,以及高温降温。
3、慢性结肠炎,包括部分感染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轻症非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结肠炎症,如放射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
4、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疼痛症、盆腔淤血综合症、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痛经等患者非经期适用。
5、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结石。
6、大肠癌、胃癌、肝癌。
7、子宫肌瘤。
二、禁忌症
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孕妇
三、作用
1、药物直达病所,使药物高浓度作用于病灶。
2、药物通过直肠中下静脉丛吸收,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3、药物不经过胃,避免了胃酸等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既解决了患者服药困难,又充分发挥了药效,减少了对上消化道的刺激。
该法方法使灌肠药物直达病所,疗效较好、且不易复发,并且可减轻胃肠副作用;方法简单,在家亦可自己进行,同时价格便宜。
四、具体操作
1、先排去宿便,或直接用温水送去直肠,排出宿便。
2、肛门处涂上香油或润滑剂,通过肛门插入导肠软管,插入直肠10到20厘米,慢慢灌入-毫升药,药温度在38度~45度之间,让药在肠内停留吸收,停留30分钟以上,小孩子灌肠药量毫升以内。
五、灌肠工具:灌肠针管一支和导肠软管(肛门管)一包或两包,在淘宝上可以买到
1、大号灌肠针管毫升
2、一次性肛门管一包,一包含50支,买一包或两包。
以往文章:
面对疫情,怎样使用非药物疗法防疫?
没有道德约束的科学技术会把人类带向深重的全球危机之中
读经锻炼,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扫码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2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