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会不会恶变为癌听听医生怎么说he
近年来,由于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不少身体没有症状的朋友,通过体检筛查,发现了藏在自己肠道里的息肉。
其中一些人会对肠道里的“不速之客”十分大度,认为小小息肉问题不大,就跟皮肤上长个瘊子一样,无伤大雅。还有一些人,会在拿到体检报告后吓得腿软,整日提心吊胆,生怕息肉会变成肠癌。
息肉切除了,怎么又长了?
老王年过半百了,前几年肠镜体检发现多发息肉,在医生建议下做了切除手术,高高兴兴地跑回家,以为“万事大吉”了。
没想到过年前再做一次肠镜,发现肠子又长了息肉。老王纳闷,“不是上次已经切除了,怎么又长了呢?
01
胃肠息肉与癌症的前世今生
胃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胃、结肠、直肠,是指从胃肠道黏膜表面突起到胃肠腔的隆起状赘生物,可引发胃肠道出血,甚至可引发癌变。
目前的研究显示,许多息肉就像“披着羊皮的狼”,暗中观察人体这块“肥肉”,刚开始时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但随着病情进展,“狼”终于露出本性,即发生癌变,其中结直肠息肉是导致结直肠癌变的主要因素。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它的确是致癌的一个主要因素。
息肉可根据病理类型大致可分为炎症性、腺瘤性、增生性三类。近年临床研究报道腺瘤性息肉是胃肠息肉中常见的息肉类型,所占比率高达50%~67%,具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大肠腺瘤性息肉还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切除后复发率较高,且仍具有恶变的危险。
02
早期治疗可预防癌变
胃肠息肉是胃肠道癌症的癌前病变,但是早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缓癌症的发生发展。
内镜(胃镜和肠镜)下切除胃肠道息肉在降低胃肠道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将是预防癌变的主要措施。
目前,内镜下治疗胃肠息肉包括高频电切除术、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氩气刀灼除术等。
内镜下切除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可行方法,如利用钳夹活检术或圈套切除术将小息肉予以切除,利用EMR、ESD将较大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予以切除,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大手术治疗。
来源:PIXABAY网站
那么肠息肉到底会不会恶变为肠癌?发现肠息肉后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欧平安
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
30年来致力于消化内镜的诊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数篇,并参与编写下消化道内镜诊断与治疗专著的编写。
擅长:熟练掌握消化道内窥镜的诊疗技术,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如胃肠道癌前病变的诊断,炎症性肠病诊断,对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套扎治疗、溃疡等急性活动性出血病变,内镜行粘膜下注射止血治疗、取异物、息肉摘除治疗等。
坐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坐诊地点: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号(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来院路线:轨道交通10号线上海图书馆站1号口
-
01
肠息肉会恶变为肠癌吗?
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欧平安表示,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比如炎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通过治疗原发肠道疾病,让炎性刺激消失后,炎性息肉可自行消失。此外错构瘤、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均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一般都不会恶变。但腺瘤性息肉(也叫肿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癌变风险大一些,值得警惕。
在腺瘤性息肉中,不同类型的癌变风险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息肉存在个头较大、数量较多、结构里的绒毛状成分较多、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等风险因素时,恶变风险会相对更高。
不过腺瘤性息肉一般要比肠癌早出现5-10年。所以查出息肉和肠癌是两码事,无需过度紧张,及时规范治疗处理掉就好。
02
如何确定肠息肉良恶性?
欧平安医生介绍,虽然医生通过内镜下对息肉的形状特征(如带蒂还是扁平、大小、有无出血溃疡等)等信息,可以大致推断息肉的良恶性,但真正能够下定论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活检。
因此在拿到病理活检结果之前,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03
肠息肉是否都要切掉?
虽然很多时候息肉并不会给患者造成明显不适感,但肠道内养着这些没准哪天就会爆炸的“大宝贝”,总是十分膈应人。所以在检出息肉后,医生往往都会建议切除。
不过炎性或增生性息肉这种良性息肉,除非引起了腹泻、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也并不是非切不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检查过程中医生顺便取掉息肉对患者来说,可以减少后面的治疗次数,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这种“一锤子买卖”。
因为有的息肉直接切除出血风险较大,有的患者还正在用抗凝药治疗其他疾病,类似这些情况,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风险再行治疗,这也是为患者安全着想。当然,如果是特别小的息肉,医生判断风险完全可控,往往检查过程中可能就顺手拿掉了。
04
肠息肉切完后如何随访?
根据年美国胃肠病学会、美国胃肠协会与美国胃肠内镜学会组成的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USMSTF)推出的《结肠镜检查和息肉切除术后随访的推荐意见》中的内容,小编整理出了其中证据比较靠谱、推荐等级为中等或强推荐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在肠镜准备充分、检出率有保障以及息肉得以完全切除的前提下:
对小于10毫米的管状腺瘤,如果数量为1-2个,7-10年内重复结肠镜检查;数量为3-4个,3-5年内重复结肠镜检查;数量为5-10个,3年内重复结肠镜检查。
对存在大小≥10毫米、绒毛状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三者中任意一项风险因素的腺瘤患者,3年内重复结肠镜检查。
对分片切除的腺瘤或大于20毫米的无蒂锯齿状息肉(SSP),6个月内重复结肠镜检查。
关于随访间隔,目前国内尚无定论,不过一些专家认为,低危人群(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不伴有其他风险因素)可以考虑切除息肉后,每年做1次肠镜检查。而高危人群(如腺瘤数量多、个头大、伴重度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绒毛混合型腺瘤等)可以考虑切除息肉后,3-6个月做一次肠镜复查。如果复查结果较好,可以遵医嘱适度延长间隔时间。05
什么时间应该开始做肠镜?
据美国肠镜检查指南建议,50-75岁的平均风险人群,可以考虑每10年做1次肠镜。76岁以上的人,需要咨询医生,明确利弊后再做决定。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比欧美要早不少年,因此起始筛查年龄也应该早一些。由于肠癌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更高,因此这部分人的筛查年龄应更为提前。06
谁是肠癌高危人群?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的人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的患者长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的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伴有长期便秘或排便习惯改变的人盆腔接受过放疗的人吸烟、饮酒的人有增加肠癌风险的遗传综合征(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的患者也属于肠癌高危人群,但此类患者确诊后,筛查起始时间、筛查间隔以及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差异。07
息肉摘除能一劳永逸吗?
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胃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且仍具有癌变的危险。
然而,腺瘤性息肉的复发过程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据统计结果显示,国外患者直肠腺瘤摘除后3-5年内的复发率在20%-50%,而国内患者1年内累计复发率为38.1%,2年内累计复发率为78.2%。进展性大肠腺瘤摘除后1、5年的再发率分别高达59.46%和78.07%
总之,通过肠镜查出息肉,并不是什么坏事。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如同拆掉了体内危险的“定时炸弹”,能够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此外,害怕肠镜难受的朋友,还可以选择无痛肠镜。受检者就像就睡了一觉,轻轻松松,醒来就已经完成了检查。医院医院重点建设科室,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科室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长期坐诊副高以上职称专家5名,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
消化内科常规开展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疾病。
消化医院六楼,环境优雅、温馨、舒适。科室拥有先进的日本奥林巴斯内镜主机系统,规范的内镜消毒及清洗系统。常规开展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HP培养及药敏检查,常规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胃肠道早癌筛选和精查,以及胃肠道异物取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各种止血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切除治疗等。
Olympus内镜系统
优势技术
内镜精细检查
更高的技术要求,普通胃肠镜检查无法完成
染色内镜:小病灶的检出率比正常方法提高2~3倍。
内镜窄波成像术:电子染色内镜提高病灶检出率。
放大内镜:可放大60~倍,接近实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对检查医生的更高要求,须由专业医生完成
更专业的内镜检查技术;
对可疑病灶的高识别力;
对下一步检查及处理的丰富临床经验。
内镜清洗工作站
专家团队
徐国缨
上海交通医院
主任医师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肾功能不全、过敏性哮喘等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尤擅长肿瘤术后中药调治。
周三上午预约门诊
张哲永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
对消化系统少见病、罕见病如胃肠淋巴瘤、间质瘤、异位胰腺、囊腺病等的诊断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擅长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包括内镜下胃肠疾病诊断、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内镜下止血技术等。
星期日上午专家门诊、星期一上午、星期三胃肠镜中心
欧平安
医院
副主任医师
熟练掌握消化道内窥镜的诊疗技术,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如胃肠道癌前病变的诊断,炎症性肠病诊断,对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套扎治疗、溃疡等急性活动性出血病变,内镜行粘膜下注射止血治疗、取异物、息肉摘除治疗等。
周二上午、周五上午
盛珏
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窦炎、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慢性肝病等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早期胃肠肿瘤、恶变病例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诊疗技巧对内窥镜检查(胃肠镜)的操作熟练、细致,内窥镜下诊断精确,对无痛胃肠镜的检查具较深刻的体会。
周四全天、周六全天
叶子龙
医院
副主任医师
消化系统疑难病例的诊治,特别是溃疡病、反流性食管炎、结肠病等疾病的诊治。
周一全天
陈宗永
上海交通大医院卢湾分院
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胃镜、全结肠镜检查和内镜下各种治疗。尤以无痛性胃、肠镜为特色。主治溃疡病、消化道息肉、幽门螺旋菌阳性等疾病。
停诊
陈庆国
医院消化内科行政主任
诊治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等疾病。以及常规胃肠镜检查、消化道息肉的内镜下治疗等。
周二、周四、周五全天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信息交流,不构成对任何医药产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或广告宣传。有关疾病、治疗或药品的专业问题,请咨询医生或有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在线预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2626.html
- 上一篇文章: 直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有区别吗夏季肠胃病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