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柳叶刀子刊另类的炎症性肠病显微镜下结

显微镜下结肠炎(MC)MC是指一组以慢性水样性腹泻,一般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但结肠黏膜活检有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疾病,其作为炎症性肠病(IBD)的身份日渐得到认可。但与其他两种IBD不同的是,MC与死亡率的上升,或其他不良预后(结直肠癌、需要进行手术等)无明显相关性。MC的组织学亚型主要有两种——胶原性结肠炎(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C),两种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根据结肠黏膜活检有无胶原带增生而区别。该疾病在年由Lindstr?m及其同事首次报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10年以来,随着内镜及其他检查手段的发展,MC的发病率、患病率也不断上升,在特定群体中,其发病率和患病率甚至已达到与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相近的水平。本病的病理生理机制难以详细定义,但通常认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此外,多种药物均可触发此病的发生,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显微镜下结肠炎(MC)四种使MC风险上升的主要因素为:?女性性别(比值比:2.5)?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炎和乳糜泻)?有吸烟史或目前仍吸烟(若目前仍为吸烟者,则风险为从未吸烟人群的风险的3-5倍,且疾病首发年龄比不吸烟人群早10年)?药物暴露:NSAIDs和PPI(尤其是当下或近期的PPI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绝经后激素疗法丹麦最新的全国性研究显示,PPI与MC使用的相关性特别强,对CC的校正比值比为6.98,对LC的校正比值比为3.95。NSAIDs和PPI的同时使用还能强化PPI与MC之间的关联性。因药物暴露而发生MC的患者比例尚且未知,但据调查,35-55%的患者在确诊前一年内使用过PPI或NSAIDs。暴露的时间、时长都很重要。临床表现MC的症状无特异性,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水样(非血性)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异常。此外,MC患者还常出现腹痛、体重减轻、夜间腹泻,和大便急迫感(见图1)。图13个队列(瑞典、丹麦、德国队列)表现出的MC的症状MC的自然病程不一。42%起病急,65%-89%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腹泻,15%患者的症状可自发缓解,尽管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须在复发-缓解交替几次之后才能实现真正的缓解。可见,MC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类似或重合。一项对多名成年人的26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39%的MC患者同时伴有功能性肠病。7%的功能性肠病患者同时伴有MC,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伴有MC的风险最高,可达10%。在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史,是否存在体重减轻、夜间大腹泻、腹泻持续时间等确定MC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对MC高风险患者进行结肠黏膜活检,对MC低风险患者先使用止泻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MC的严重并发症(结肠狭窄、溃疡、蛋白质丢失性肠病、自发性结肠穿孔)较少见。诊断MC的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结果,尚无任何生物标志物可辅助诊断。其组织病理学特征见表1、图2。图2MC的主要组织学特征(A)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的特征是表面上皮内淋巴细胞大量增加,固有层细胞增多(放大×);(B)免疫组化显示淋巴细胞性结肠炎上皮内T细胞CD3阳性(放大×);(C)胶原性结肠炎,表层上皮下胶原曾明显增厚,固有层细胞增多(放大×);(D)胶原性结肠炎(放大×)可见胶原基质内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表面上皮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明显脱离上皮下胶原;(E)苯胺蓝染色(放大×)和(F)Tenascin免疫组化染色(放大×)突出胶原带,显示胶原性结肠炎特征性的锯齿状外观。治疗「算法」图3MC治疗的推荐算法*应避免的危险因素:吸烟、NSAIDd、PPI和绝经后激素疗法。?可能导致该腹泻的其他原因:胆汁酸吸收障碍、乳糜泻、乳糖不耐受、胰腺功能不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医脉通编译整理自:StephanMiehlke,BasVerhaegh,GianEugenioTontini.etal.Microscopiccolitis:pathophysiologyandclinicalmanagement.LancetGastroenterolHepatol;4:–14.DOI:10./S-(19)-2.点击“阅读原文”,检索更多文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354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