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智汇赢
背景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是指以摄入外源性蛋白质后由非IgE免疫反应介导的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以便血、腹泻为主要表现。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期最为常见的食物过敏。有50%~60%牛奶蛋白过敏可累及消化道,其表现包括溢乳、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可合并肠道蛋白丢失、生长发育迟缓,这些症状可突然发生也可能逐渐加重,可能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乃至危及生命。
我国学者胡海燕等进行的一项研究,对66例诊断为牛奶蛋白诱导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进行了分析报告,旨在探讨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特征、有价值的诊断手段、有效的治疗及预后。
方法研究纳入66例于年1月~年2医院住院的66例患儿(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个月,范围1~12个月),母乳喂养23例,人工喂养15例,混合喂养28例。对患儿行末梢血常规及嗜酸细胞检测、便常规+潜血、便培养、生化全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血清总IgE检测、电子结肠镜检查及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给予回避牛奶及奶制品等饮食干预,症状缓解后行开放性激发试验确诊,随访中每3~6个月,逐步调整饮食配方直至耐受。
结果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以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
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63.6%)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显示牛奶阳性者达80.3%[(38+15)/66]
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显示阳性结果,结肠镜下结肠及直肠黏膜表现多发充血、水肿、糜烂灶,可见圆形红斑、多发浅小溃疡、出血斑及弥漫性颗粒样隆起,黏膜改变多样,可单一出现,也有混合出现且在肠腔内弥漫分布、波及范围较广,其病理结果显示黏膜慢性炎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给予回避牛奶蛋白以氨基酸奶粉替代,1周缓解率即有效率达96.97%(64例),随访1年,63例(95.45%)获得耐受。
结论牛奶蛋白诱导的婴儿过敏性直肠结肠炎以慢性反复便血、结肠及直肠黏膜弥漫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末梢血嗜酸细胞升高、牛奶特异性IgG阳性为特征,在去除母乳和患儿食物中牛乳蛋白后48~72h内症状缓解则有助于诊断。治疗以饮食干预最为有效并可逐步获得耐受,预后较好。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