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脾胃虚弱怎么选择中成药,医生告诉你答案

在中医理论将脾胃论述后天之在本,先天不足者可以通过后天的摄养来调养,而脾胃又是主运化水谷精微,脾胃虚弱的人则容易导致后天失养,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甚至是形体消瘦、体倦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在很多治疗脾胃虚弱的中成药中会使用党参、茯苓、白术、黄芪等健脾祛湿的药物,而用于脾胃虚弱的中成药有归脾丸、启脾丸、健脾丸、人参健脾丸等,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呢,请看详细的介绍:归脾丸归脾丸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十一味组成,为棕褐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微苦、辛,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方,欲不振,崩漏便血。每次用温开水或生姜汤送服水蜜丸6g,或小蜜丸9g,或大蜜丸1丸,一日3次。启脾丸启脾丸由人参、麸炒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山药、炒莲子、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麦芽、泽泻十一味组成,为棕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每次口服小蜜丸3g(15丸),或大蜜丸1丸,一日2-3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的食物。健脾丸健脾丸由党参、炒白术、陈皮、炒枳实、炒山楂、炒麦芽六味组成,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每次口服小蜜丸9g,大蜜丸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由人参、麸炒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炒酸枣仁、制远志十一味组成,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每次口服水蜜丸8g,或大蜜丸2丸,一日2次。开胃健脾丸开胃健脾丸由白术、党参、茯苓、木香、黄连、炒六神曲、陈皮、砂仁、炒麦芽、山楂、山药、煨肉豆蔻、炙甘草十三味组成,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苦,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每次口服6-9g,一日2次。周岁以内每次0.5片,一至三岁每次1片,三到五岁每次1.5片,五到十二岁每次2片,成人一次3片,一日3次,4周为一疗程。健脾生血片健脾生血片由党参、茯苓、、炒白术、甘草、黄芪、山药、炒鸡内金、醋龟甲、山麦冬、醭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大枣、硫酸亚铁十四味组成,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灰褐色,气微腥,味酸、涩、微苦,具有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所致的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调、烦燥多汗、倦怠乏力、舌胖色淡、苔薄白、脉细弱,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补脾益肠丸补脾益肠丸外层由黄芪、党参(米炒)、砂仁、白芍、当归(土炒)、白术(土炒)、肉桂组成,内层由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组成,为黑色的包衣水蜜丸,断面可见两层,外层为棕褐色至黑褐色,内层为黄棕色至红棕色,气香,味甘辛、微苦。具有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黏液血便,慢性结肠炎、溃瘍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见上述证候者。口服6g,一日3次,儿童酌减,重症加量或遵医嘱。30天为一疗程,一般连服2-3个疗程,孕妇慎用。药理作用区别由于方剂的搭配不同,各种用于脾胃虚的中成药虽然都具备治疗脾胃虚弱的作用,但如果有兼症的情况下,应该根据兼症来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此,心脾两虚可以选择使用归脾丸,脾胃虚弱可以选用启脾丸或健脾丸,脾胃虚弱兼气虚乏力可以选用人参健脾丸,脾胃虚弱兼消化不良可以使用开胃健脾丸,心脾两虚的血虚症可以使用健脾生血片,脾虚气滞兼腹胀疼痛肠呜泄泻可以选用补脾益肠丸。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往期精彩回顾:长期失眠睡不好?1味中成药全搞定,宁神助眠,让你整夜睡的舒服心血不足、疏肝解郁、失眠多梦4个中药方让你一觉到天亮五大中成药调理阴阳两虚,阴阳双补最佳中成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399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