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中医消化专家提醒您五一小长假吃喝娱乐

五一小长假正值谷雨时节气温忽冷忽热

科学养生健脾祛湿吃喝娱乐健康快乐过节

  专家简介:吴晖,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吴主任从医28年,她勤奋钻研中医古典精华和国内外现代消化新医术,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手法独到,带领消化科团队,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应用中医针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穴位注射、中药塌渍、拔罐、中药口服灌肠等适宜技术内外兼治,为丹东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排忧解病!许多患者慕名求治;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急慢性胆胰疾病、顽固性腹水;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她服务亲情,深受患者和家属好评,有的赠送锦旗、感谢信,并当选为市党代表。

 

  健康五一小长假,正值春夏过渡季节,请中医专家指导我们应怎样健康养生?

  专家解答:好的。五一前后属于谷雨时节,接近立夏,湿气渐重,脾气渐旺,正是生发阳气,健运脾胃的大好时机,运动、饮食、情绪等要顺应节气特点,健脾祛湿,才能为安然度夏打好基础。

五一前后谷雨时节气温忽冷忽热

“脾虚百病生”健脾祛湿保安康

  中医讲:“脾虚百病生”,一些疾病的出现,一开始都和脾虚有关。脾虚运化水谷功能减弱,气血来源不足,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很容易受到“外湿”侵袭而发病;同时,脾虚水湿不化,变生寒湿,日久病由“内湿”而发。

  五一时值谷雨时节,气温忽冷忽热,雨水丝丝凉凉,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内的湿气不易排出,内湿外湿结合,就会引发疾病:湿邪上蒙清窍,头疼、头晕、目眩;湿邪困阻中焦,导致胸闷、气短、咳喘,胃痛、胃胀、呕吐、呃逆;湿邪困脾,脾阳不振,则见腹痛腹泻,大便稀溏;湿邪泛溢肢节肌肤,则见关节疼痛、皮肤湿疹等。湿邪无形似水,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湿邪为患,缠绵难愈,复杂多变。以上因季节原因好发的身体不适或生病,只有生发阳气,健运脾胃,才能祛湿、除疾、安康。

五一小长假吃喝娱乐放松心情

保重身体科学养生健康度假

总之,五一小长假,既要吃喝娱乐,放松心情,又应健康度假,科学养生。具体提醒如下:

1.按时作息。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天地保持一致的作息是保护阳气的基本。无论朋友聚会,歌舞升平,还是宅家追剧、玩手机,都需要按时作息。中医认为“子丑”这两个时辰必须入睡,也就是夜间11点至3点,是恢复阳气的时间。否则,耗损的阳气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乏力、胃痛、怕冷、腹泻等疾病丛生。

2.勿贪食寒凉甜辣。俗话说:十病九寒。百病寒为先。身边总有些人经常手脚冰凉,怕冷或肠胃不好,大便不成形,这些都是“寒”性体质,阳气不足,抗病能力较差。

因此,不论假日或日常都一定要注意少吃生冷寒凉之品,减少寒气的增加和危害。即使立夏后,气温转暖,也不可贪凉。夏天阳气外散,贪凉容易损伤脾胃,寒湿蕴藏体内,来年冬天即可发病。甜食容易生痰,变生湿邪亦应少吃;贪食辛辣过量会加重阳气耗散。所以,聚餐时以清淡为宜。

3.勿烦劳过度。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发达,平时很少锻炼,不少人利用节假日进行高强度锻炼或过度忙于应酬,大大损伤了身体。中医讲:“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平素阳气不足,运动或烦劳之后,阳气外散,身体更差。建议大家可以利用小长假,进行慢步走、爬山、游泳、郊游等悠闲慢节奏活动,晒太阳,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4.调畅气机放松心情。春夏交接之季,肝气偏旺,容易郁结,脾气暴躁,易怒。中医养生讲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血顺,血顺才能精足。只有气机条顺通畅,气血运行正常,精气神充沛,人才健康长寿。小长假难得放下紧张的工作,凡事少与人争执纠结,保持良好心态,快乐度假。

医院消化科主任

吴晖特别提醒:

春夏之交,除以上这些需注意健康养生的,平日还可以喝点蒲公英和玫瑰花茶,起到疏肝、解郁、清热的目的;点按中脘穴、足三里、丰隆等穴,起到健脾、祛胃湿的作用;对于体寒重者,医院选用足浴药泡脚,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都脾胃功能差者大有益处。

愿大家健康养生平安度春夏之交。

祝五一节愉快!

▍内容来源:宋晓瑾记者宋娜▍图文编辑:刘小某 summer慧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415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