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天目新闻记者梁婧娴
每个人都经历过肚子疼,有时是隐隐作痛,有时是阵阵绞痛,虽然痛起来很难受,但往往没人太把它当回事,殊不知肚子疼也能带来一连串困扰,让生活变得一团糟。
9月25日,中国首届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声交流会在杭州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IBD患者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中国首届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声交流会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我国IBD患者人数增长迅速,预计到年可达万例。IBD高发病年龄普遍集中在15-25岁和35-45岁,疾病直击面临婚恋、事业发展和家庭支撑的中青年人群,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巨大冲击。
20出头的小张在提起自己的患病经历时百感交集。从年开始,他总是反反复复地腹泻,最严重的一次,一天拉了十几回,疼得路都走不了。医院检查,每次都是开药、挂水,情况好转后,没过多久又卷土重来。有一回痛得受不了,医生说是肠穿孔,必须马上手术。于是,小张的肚子上多了一条20厘米的刀疤,失去了60厘米的小肠。
“我根据病理报告上的文字去查了资料,怀疑自己是克罗恩病,又拿了病理切片去杭州的浙大二院就诊,果然确诊了克罗恩病。”小张说,起初,他是绝望的,好在遇到了不少开导他的病友,渐渐地他也变得乐观起来,积极配合治疗。“现在越来越好了,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事实上,和小张一样,每一个与IBD抗争过的患者都有一部“血泪史”。有的患者被腹痛、腹泻折磨多年,影响生活;有的患者挨了十几刀,肚子上千疮百孔;有的患者营养不良,瘦成“纸片人”;有的患者严重贫血,血色素仅为正常人的五分之一……
中医院(医院)消化科主任郭红教授表示,因为IBD属于罕见病,很多人,甚至是医生对这个病也认识不足,临床上有许多走过弯路的病人,经受了很大的创伤,希望有更多人认识这个病,让病人少走弯路。
“被区别对待是炎症性肠病患者面临的第二层痛苦。”郭红教授说,一些职业将克罗恩病患者拒之门外,有的学生因患病遭遇白眼和歧视,这些无疑加剧了患者的痛苦。
中国首届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心声交流会
本次炎症性肠病患者心声交流会,基于全国IBD患者调研结果,聚焦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痛点,围绕患者在诊疗、生活、职业发展及经济负担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汇聚各方力量从疾病科普,职业扶植,心理服务,患者关爱等方面为患者探索更切实的赋能方案。
在病友群中小有名气的傅昊然,既是IBD患者,也是一名“资深”志愿者,在网络和生活中拥有众多“粉丝”,很多IBD患者视他为榜样。确诊三年多以来,傅昊然实现了从被疾病严重困扰,到积极带病生活的巨大转变。三年里,他利用个人时间,帮助全国数以千计的IBD患者,包括解答疾病诊疗疑问,帮助联系转诊,鼓励患友积极拥抱生活等,展现了患者“自我赋能”,甚至“赋能他人”的更多可能。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樊燕荣秘书长表示:“希望联动社会力量,从疾病的早诊早治,到发掘生活及职业的更多可能性等多方位赋能患者,持续通过赋能项目的杠杆撬动,激发患者成为自我疾病管理的永动力量。”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