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有话对你说有屁当放直须放,莫等无屁空
屁从何而来
谈到屁,不由得想起一个笑话。
故事是关于一对约会中的男女,两人经人介绍约在一起共赴晚餐,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不料,男青年突然间突施冷箭,放了一个分贝很高的屁。此男脑筋比较活,未露羞涩,从容地对女孩子说:“你听,有只布谷鸟在叫。”女孩点点头,说道:“也许吧,可惜你刚才放屁太响,我没听见。”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场面:与众人谈笑风生间,突然不知不觉从臀部传出一声响雷,众人皆沉默。
其实,放屁只不过是通过胃肠蠕动将肠腔中的污浊气体“驱逐出境”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的正常生理现象。
那么,腹腔内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胃肠中的气体来源有三:一是吃饭、说话时吞进胃内的空气;二是从血液弥散到肠腔的气体;三是有些食物含有不易消化的产气基质(如脂肪、糖分、氨基酸等),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而产生的气体。
腹中之气既有来源,必有其出路。气体排出的途径,要么向上由口中冲出,要么向下由肛门排出而称之为屁。经胃从口排出的气,因大多是吞咽进来的空气,在胃内未经细菌发酵,故无臭味。由肛门排出的气,因在肠腔内经过充分的发酵,所以有臭味。
有意思的是,愤怒、焦虑和恐惧往往会加速肠的运动,使放屁增多,所以古人就用“生气”来指代愤怒。
在正常情况下,肠腔内经常保持~毫升气体,而每天产气总量为~0毫升。成人每天会放5~20个屁,有时肛门排气,自己也未能觉察到。
有时候,放屁也是胃肠功能的一个信号,若一个人不放屁,或整天连珠炮似的放个不停,都可说明身体出了毛病。
屁为什么会臭
屁令人讨厌的原因是它很臭,特别是在封闭的屋子里,放了一个臭屁,全屋的人都会掩住鼻子。
要想知道屁为什么会臭,还得从屁的成分说起。
屁的成分很复杂,是由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等物质组成。其中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大约占了屁的99%,而剩下比较臭的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等仅占1%。
当我们吃下的食物经过唾液、胃液、胆汁、胰液的消化,将营养吸收后,残渣和剩下的少量营养辗转到达大肠时,受到大肠内细菌的酵解,于是,其中的糖和脂肪便产生乳酸、醋酸、二氧化碳、甲烷等;蛋白质便分解为胺、吲哚、粪臭素、氨气、硫化氢等。
所以,屁之所以臭,原因就是肠道内食物的分解所导致的。
民间有“响屁不臭、臭屁不响”的说法,听起来像是无稽之谈,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具体来说,屁的音调高低及臭味的浓淡与进食的食物有关:若进食含淀粉类食物,经过分解,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量较多,于是屁声隆隆,“不同凡响”,气味却不很臭。而进食肉蛋乳类等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食物,就易产生硫化氢、粪臭素、挥发脂肪酸等,气量较小,于是音调不高,甚至是无声的“哑屁”,但奇臭难闻。
屁和便便关系很大,因为屁中比较臭的部分就是来源于便便。一般来说,便便的味道就决定了屁的味道。
若摄入的食物腐败程度大,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肠道发生炎症和组织坏死等都可导致屁臭。如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因组织溃烂,蛋白质腐败,加上细菌的作用,放出的屁也就臭不可闻了。
有时候,肠胃的消化能力下降或者便秘时,大量未消化的物质就会积存于结肠内而形成宿便。这就为细菌的发酵提供了绝好的原料,细菌充分发酵便便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形成更臭的屁。
大肠内的“毒瓦斯”
屁是一股气,出门上南地,崩折两根垄,废了二亩地。
屁是一股毒,出门到下屋,震倒八仙桌,刺穿小尿壶。
屁是一股烟,出门去西天,横扫蟠桃园,熏死老神仙。
…………
民间对屁的形容常流传于这些儿歌之中。这屁是否有如此飓风般的威力暂且不做讨论,可是屁真的有毒吗?
我们知道,屁的成分复杂,并非是“带有臭味的空气”,它所含的成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并没有毒性,对肠道和人体几乎没有什么损伤,充其量是屁量较多引起肠道鼓胀引起胀痛。
屁所独有的特殊臭味就在于肠道内食物分解产物,这些产物包括硫化氢、吲哚和粪臭素等,而其中的硫化氢、吲哚对人体来说确实是有毒气体。
先说说硫化氢。当一个鸡蛋放久了就会坏掉,还会放出一股臭味,这就是“臭鸡蛋”。硫化氢的味道就是臭鸡蛋的味道,非常刺鼻,还会熏得眼睛睁不开。除了屁,我们平时还会经常接触到硫化氢,一些工厂排放物、下水道、隧道、火山喷气中都含有硫化氢。少量的硫化氢对人危害就有很大刺激,被人体吸收后常会对神经发起强烈的攻击,还会刺激鼻子、口腔、眼睛里的黏膜。
从而断定,屁就是一股有毒的混合气体。因为屁还含有沼气的成分——甲烷等,所以称其为大肠内的“毒瓦斯”也并不冤枉。
说来“屁”长
一屁值千金
放屁固然不雅,然而,放屁在特定的时候,却是价值连城。
做了腹部手术的病人,若能在术后48小时内放一个屁,则病人舒心,家属安心,医生放心。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吃饭、说话时进入胃内的空气、血液弥散至肠腔内的气体和肠道内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分解而产生的气体混合物,共同组成了屁。如果不经胃肠蠕动的推动,屁就无法从肛门排出去,也就没有了“放屁”。在很大程度上,放出一个”响当当“的屁,说明了胃肠蠕动没有问题,胃肠功能也没有出大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胃肠会失去蠕动能力。比如在做腹部手术时,麻醉药物使病人痛感消失的同时,也使胃肠活动受到抑制,肠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消失。若腹部手术后48小时以内放屁,则意味着麻醉药物对肠管活动的抑制已解除,肠蠕动功能已恢复,病人由术后第3~4日可以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标志,是病者康复的一个吉兆;如果腹部手术后数日没有放屁,兼有腹胀,没有肠鸣音,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麻痹。此时,病人不能进食,咽下的食物会积滞在胃肠里,不能从肛门排出,导致腹痛、腹胀、呕吐,甚至危及生命。
肠梗阻病人也会苦苦盼望一个响当当的屁。因为肠梗阻发生时,肠子的某一段常会堵塞,食物、屁都无法通过,这也是一种极危险的疾病。如果经过治疗后幸运地放出一个屁,就代表肠道内的“交通”已经被疏通。
据说日本明治年间,腹部外科手术刚刚起步,当时的首相患急性坏死性阑尾炎,手术过后,家族内外,朝野上下,都在焦急地等着屁,主刀医生的心更是悬在了房梁上,术后次日,首相终于放了个屁。首相眉开眼笑,全家举杯相庆;大小官宦,奔走相告,此屁更值千金啊。
屁里散发出的健康信息
我们总说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是“屁大的事”,似乎屁无关紧要。其实,屁就像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小小的屁里蕴含了很多健康的信息。
首先,多屁别大意。多屁原因很多,如摄入的淀粉类、蛋白质类的食物,或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以及肝、胆、胰疾病等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胃蠕动功能障碍有关,而肠道炎症、癌症等疾病都可以引起器质性消化不良,这些都会引起多屁。
屁多时千万不要麻痹大意,医院做一下检查,明确爱放屁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其次,无屁也不可得意。有些人很自豪,认为自己从不放屁或很少放屁。其实,不放屁的人未必比放屁的人健康!很多人为了保全面子,经常忍屁不放,为了不失体面,宁愿憋红了脸也决不松那一口“气”。结果忍下来的气体虽然没有破门而出,没有产生臭气,可是会积存在大肠里,与来到肠黏膜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并随血液流动。有毒气体不能以最简单的方式释放出去,只能另觅排毒途径,增加了身体的负担。无屁也预示着可能有疾病缠身,一些疾病如肠梗阻、肠道癌症会和便便一起把屁的出路封堵,屁自然排不出去。
最后还要小心臭屁。虽然说臭屁是人们最深恶痛绝的,可是对放臭屁的当事人来说,不能仅仅考虑到面子,还要小心自己的身体。
一般在消化不良或进食过多肉食时放的屁非常臭,还有些疾病也会让臭屁横空出世。在患有晚期肠道恶性肿瘤时,由于癌肿组织糜烂,细菌在暗中捣乱,蛋白质发生腐败,经肛门排出的气体可出现腐肉样奇臭;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在肠腔内滞积;肠道发生炎症时,排出的气体往往比较腥臭。
屁是我们的好朋友,是安插在肠道里的内线,多听听它们的意见,我们就可以发觉肠道疾病的阴谋,何乐而不为?
屁有话说
有屁当放直须放,莫等无屁空悲伤
当屁在大肠内蓄积到一定体积时,刺激直肠的感受器,使肛门括约肌松弛,于是屁即夺门而出。
早在公元40年,古罗马就公布了一条法律:“禁止在公共场所排气。”这一法令遭到公众的反对,无法执行,被很多人扔鞋子,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着人拉屎放屁。”最后只得修改为:“所有罗马人在必要时都应允许放屁。”
但是由于放屁有声音和臭味,在不便于放的时候,常要憋住。那么,被强行憋回的屁又去了哪里呢?原来,这些到肛门溜达一圈却被无情驳回的屁被逆向送到小肠,有时候,我们还会听到屁被赶回到小肠时发出吱吱的声响。
当屁回到小肠时,小肠被迫扩张,形成“鼓肠状态”。继之,就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屁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并周游全身。
周游全身的屁最后也得被排出体外,否则,屁在血液里越积越多,人总有一天会被胀破。一般来说,周游全身的屁由三个去处。其中屁的一部分由肺呼出;一部分溶解于水,并随尿排出;还有部分则由肝脏代谢解毒。
但屁的这种出路对人体会造成不利影响。当肠道出现脂肪与蛋白质过多、宿便过多或出现肛肠疾病时,就会产生很多毒性强的屁,这些屁和便便里的有毒物质被过多地吸入到血液中,不仅加重了肝脏、肾脏的代谢压力,还会引起机体组织中毒。
通过呼吸出去的屁也会带来口臭,这种由于肠道引起的口臭常会伴随自己很长时间。
所以,屁多的时候,人们常说“有屁不放憋坏心脏”,虽然不至于这么严重,可是为了面子憋坏了身体,倒也不太划算。
多屁有病,治屁有方
一些有趣的人,常常在肚子里憋上一口气,并有意识地调节肛门的收缩,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形成不同音调的屁声,并以此嬉戏。
偶尔放个屁放松放松心情、解解乏倒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一直“屁雷”震天响的话,可能就有问题了。
屁特别多,食物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些食物易造成胀气。
除了食物因素之外,狼吞虎咽、消化功能不佳、肠蠕动功能减退都是屁多的原因。如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因肠腔缺乏张力,推动力差,食物残渣停留时间长,产气量多导致频频放屁。除了食物原因,不论出自何种原因的屁多,都应视为病态并须进行治理。
如何减少放屁呢?这“治屁”也要讲科学之法。
首先,应调节食物结构,暂停食用易产气的食物。豆类、蛋糕、软性饮料、洋葱、卷心菜、豌豆、花椰菜、胡萝卜等是最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在选择上面自然要加以注意。
餐桌上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要细嚼慢咽,不在吃饭时看书、看电视,汤要慢慢喝,不要咕嘟咕嘟地喝,这样才可避免吞下太多的空气。
还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
餐后胀气、胃肠不适者,可适当吃些促进胃肠蠕动与排气的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又名胃复安)、多潘立酮(又名吗丁啉)等,复方铝酸铋(又名胃必治)对减轻或消除肠胀气也有效果。
肠道中食物酵解引起的胀气多屁,可吃些食醋或中成药,如保和丸、香砂枳实丸、沉香化气丸等,有一定疗效。
最佳而又无副作用的消除肠气的方法是加强身体活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有可能促使大肠增加收缩的次数,将气体向下推。
还有一个极容易做到的腹部按摩办法。能极有效地消除肠气。不管何时何地,或站立,或散步,或躺卧,只要你记起,便用手轻轻按摩腹部,先用顺时针,后用逆时针方向呈螺旋形按摩。许多人就是利用这一简单的办法,解除了肠气的困扰。
放屁过多,不妨吃点“细菌”
一时半会儿放屁特别多,可以用上文的办法进行突击,可是有的人一连几年都遇到屁多的烦恼,一天下来有几十次。憋住吧,自己难受,憋不住,别人难受。
这种腹中产气过多的现象连续出现多年,极有可能是肠道菌群不平衡所导致的。
肠道菌群不平衡时,一些原本数量极少的细菌就会趁机繁殖。特别是一些产气菌,他们在平时数量不多,如果肠道内战乱不断,菌群失调,它们的数量就会猛增,肠道产气自然会增多。
对付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放屁过多,光靠吃些促进胃肠蠕动与排气的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平衡肠道内菌群,使其恢复到正常情况。
平衡菌群的方法不少,最有效地就是吃些好细菌,使其数量增加。可试用一些微生态调节剂,这些调节剂含有双歧杆菌等对人体有益的细菌。还可以补充酸奶、酵母片等药物,它们也含有对菌群有利的细菌。
不过补菌的时候要注意,双歧杆菌是活菌,服用上述制剂时用温开水即可,因为水温太高会将双歧杆菌杀死,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由于这些细菌非常“娇气”,所以储存这类药时也有讲究,必须存放在冰箱里。另外,服药期间,不要服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是细菌的克星,将坏菌杀死的同时,还会杀死大量的好细菌,使菌群失衡加剧,起到相反的作用。
本文转至中山大学出版社公众平台
扫描如何治了白癜风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6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体健康直肠外挂,却只用半年时间
- 下一篇文章: 消化系统必需知道的那些知识点第二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