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岁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
住院完善检查,美沙拉嗪抗炎,纠正贫血,补充营养
住院治疗15天,出院1个月后复查
腹泻次数减少,体重增加了约kg,大便带脓血的情况有了显著改善,腹痛消失。复查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升高至92g/L
初识患者这天,一位年轻女性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门诊。我看到她们面容忧愁,连忙让她们坐下询问她们哪里不舒服。年轻的女患者说:“医生,我半年前开始腹泻、脓血便,医院查的肠镜怀疑我是溃疡性结肠炎,给我开了一些口服的西药,还有一些中药灌肠,效果有时候好有时候不好。这一星期又开始便血,肚子疼,我觉得这病很严重,医院看看才行。”
我看她随医院查的检查结果,发现她贫血严重,考虑目前疾病处于活动期,于是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为她办理了住院。
治疗过程入院后一边为她完善相关检查,一边治疗。我看到她的肠镜结果,可见全大肠糜烂,有脓和血迹,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如下图,为了安抚她们不安的情绪,我主动找到患者和家属,我说:“你目前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都说明你的溃疡性结肠炎处于活动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要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日常生活中要好好休息,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病情好转以后可以逐步吃一些富有营养而少渣的食物。药物方面,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具有抗炎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目前新型的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不良反应显著减少,但是价格稍高。”
“此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对于急性发作期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尤其是重度患者或者急性爆发型,但是这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间,需要由医生针对病情变化制定,不能随意减药、停药,有些患者在减药期间需要加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逐渐替代激素。对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但是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如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骨质疏松、胃溃疡、诱发感染、水钠潴留等,因此应该在医生权衡利弊排除禁忌的情况下使用。对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激素依赖型的慢性持续型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以监测是否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
“医生,这病的治疗听上去很复杂,我以后一定要严格按照你们的方案规律治疗。”这位患者忍不住感慨道。我知道她听明白了,继续说道:“目前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已经越来越多的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对于并发大出血、癌变的患者,仍然要选择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既要调整生活作息和饮食,又要配合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
治疗效果一个月后,这位患者来门诊复查,发现她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恢复,自诉体力有所改善,腹泻次数减少,约2次/天,体重增加了约kg,大便带脓血的情况有了显著改善,腹痛消失。复查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较上次明显提高,为92g/L。
医生感悟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与遗传、环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也缺乏完全能治愈的特效药物,病情反反复复,因此使患者和家属都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西医治疗中常见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能够不同程度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疾病发展。对于发展为肠梗阻、穿孔、大出血、瘘管的患者,还需要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因此,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程度综合考虑。例如本病例中这位患者,由于没有规律复查,既往治疗方案并不成熟,因此病情控制不佳。经过我耐心的讲解病情和治疗原则后,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了足够的重视并配合治疗,目前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也是衷心希望这位患者能够理性积极的治疗疾病,少受炎症性肠病的折磨。
#健康爆款发电站#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bfbz/1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