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并发病症 > > 正文 >

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患者应如何保健

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主要有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如果能在早期去除这些病变,可望大大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多数的研究认为80%以上的大肠癌是发生在原有的腺瘤基础上。因此肠镜检查发现的腺瘤均应摘除,以预防日后大肠癌的发生。结直肠腺瘤是大肠癌最主要的癌前疾病。

  ⑴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状者,应尽可能经内镜电灼,择期剖腹手术或在纤维结肠镜的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息肉或病变肠段;25岁后,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检查;女性患者还应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检查。

⑵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开始行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两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⑶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不会癌变。但今年来,医生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患者患癌的几率大于正常人,一项调查显示黑斑息肉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23%。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诊和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患者,常规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患者,每两年还应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

  ⑷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越大,癌变几率越高。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⑸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大多数患大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怀疑患有该病的个体,应从20~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始,以后持续稳定增加。对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肠炎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有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带此基因者几乎%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族系成员,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⑻曾行大肠癌根治术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要动态监测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下降后又升高者,要考虑切除不完全或复发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则推荐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本次或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结肠镜检查可在3年后进行,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爱茵宝壳寡糖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员工广州文化之旅起航白云山n
国庆读片解析女,26岁,体检发现右肝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bfbz/164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