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关于冬病夏治的最全知识,我同意
炎炎夏日慢慢酝酿,不少去年贴过“三伏贴”的小伙伴们都在问,今年的啥时候开始?去年出了那么多事故,今年还要不要继续?今年雨水那么多,也不太热,三伏贴还有没有效果?
其实要弄明白为什么贴“三伏贴”,该不该贴“三伏贴”,什么时候该贴“三伏贴”,这还得从中医的一个理论说起,那就是“冬病夏治”。
贰
“冬病夏治”是什么?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一个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
简单而言,冬病夏治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的一种方法。
再具体而言,中医看来,人体与自然界的阳气属夏季最盛旺,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温补阳气、驱散寒邪,使在冬天不会感寒即发,达到这样一个预防保健的作用,这就是“冬病夏治”的原理,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贰
“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
穴位贴敷(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最经典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针刺、艾灸、穴位按摩、中药泡洗,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疗等方法。
特别提醒,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治疗期间禁食生冷、甜食、油腻、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不要贪凉。可以结合治疗适当体育锻炼,但不要作高强度的运动,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叁
“冬病夏治”在什么时机合适?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段,所以是行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但“冬病夏治”也不需要拘泥在“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提前或推后几天对疗效影响不大。
此外,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治疗过程,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
年?三伏时间表
头伏:/07/16-/07/25?
中伏:/07/26-/08/14?
末伏:/08/15-/08/24?
肆
哪些“冬病”较适合夏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表现为寒性或虚寒性疼痛为主;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功能紊乱者表现为寒证或虚寒证者。
骨伤及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寒证表现者。
耳鼻咽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慢性皮肤病:冻疮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等。
阳虚型体质的亚健康人群:如在夏季表现出冬天之寒证者,诸如怕风畏冷,不喜空调、电扇,喜温烫食物,欲穿长袖衣衫等虚寒体质人群。
贰
“冬病夏治”的误区
01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并不能包治百病,并且也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有些人适合冬病夏治,也有些人不适合。
就拿咳喘来说,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其中寒痰犯肺型的咳喘比较适合冬病夏治的方法。阴虚火旺型的患者,体内的阳气已经很重,若在此基础上还进行温补,不但不利于治疗,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新的危害。
02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冬病夏治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法,虽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真正的疗效只有到了冬天才可以看到,并不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外,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对于很多顽固的慢性病,可能还需要连续坚持数个夏天,才能使病情稳定。
03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很多人认为,只要“冬病夏治”了,就可以避免冬季疾病的发作,从而轻视相关的治疗。但实际上,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同时,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
04“冬病夏治”就是穴位敷贴?
由于很多科普文章宣传冬病夏治的时候会突出“三伏贴”,所以很多患者以为“冬病夏治”就是穴位敷贴。首先,“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其次,对于内寒重的人群,仅仅依靠“三伏贴”难以最大限度地达到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
实际上,穴位敷贴仅仅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单纯的穴位敷贴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结合中药内服、毫火针等综合治疗,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5不分疾病盲目采用冬病夏治?
由于冬病夏治有其特有的适用人群,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由于过用助阳之品,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
贰
“冬病夏治”时,要注意这些
冬病夏治期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全文完---
围观
侵蚀当代人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中医药治理有何妙招?
热文
学用仲景方,必先了解仲景的基础方、代表方与衍生方!
热文
什么人适合学中医?
热文
岐黄传承,振兴中医
年广东中医师承春季招生简章
声明
本文材料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师承学术传播工作部整理,编辑/后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by/115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科普总是腹泻便血当心患上溃疡性结肠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