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治疗 > > 正文 >

IBD相关癌变与散发肠道癌变不是孪生兄弟

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罹患肠癌的风险较常人增加,癌变也是IBD患者比较恐惧的结局。散发肠癌多数发生于腺瘤样息肉,肠镜检查的普及使得许多病灶在没有癌变前就得以被移除。而IBD患者肠道炎症分布广,早期异型增生病灶平坦,内镜切除也很难确定边界,监测困难,发现癌变时往往分期较晚或者已经出现转移。而且IBD相关肠癌经常大体表现为多个病灶、病理为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差。

从基因层面分析,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基因组改变,增加癌变风险。美国学者最近采用杂交捕获二代测序的方法研究了IBD相关肠癌和散发肠癌基因的改变,证实了两者的发生有相当大差异,基本确定不是孪生兄弟。

研究对47例IBD相关肠癌(29例来自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和18例来自克罗恩病癌变)标本进行了基因组分析。肿瘤位置分布于回肠(2例),右半结肠(18例),左半结肠(6例),乙状结肠直肠(21例)。

与散发肠癌相比,TP53、IDH1和MYC的基因改变在IBD相关肠癌更为常见,而APC突变则少见。

16例患者的基因改变可成为目前FDA已批准用于其他治疗的药物靶点。这包括了编码IDH1R的基因突变,FGFR1、FGFR2、ERBB2扩增,和编码BRAFVE和EML4-ALK融合蛋白的突变。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所导致的肠癌也有不同,IDH1和APC的改变在CD中就更为常见。

对IBD相关肠癌发生基因事件的认识有重大意义,可以使得我们能更早的发现IBD相关肠癌,同时研发针对性靶向药物。比如不同的TP53突变可能代表了异型增生部位癌变风险的差异;在异型增生区域发现“二次打击”的基因突变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比如选择内镜黏膜切除或者外科手术等。









































绿色人参植物黄金彬县西坡特色蔬菜黄秋
科普如何保护眼睛眼睛这些小病症或有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l/236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