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肛肠科大夫,虽然我们在向病人科普宣教的时候一直在强调,平时尽量不要憋便,但是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比“人之三急”更急的事情,迫于无奈有些人有了便意也要一拖再拖,结果最后发现:OMG!我竟然完全没有排便的欲望了!我的粑粑被我憋回去了!
脑洞大开的网友甚至猜测被憋回去的大便会被人体“重新吸收”了(与“憋回去的屁变成嗝打出来”的脑洞竟有异曲同工之妙),四舍五入等于自己在吃粑粑?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们先不要惊慌,要想知道被憋回去的大便都去哪儿了,先要了解大便的形成过程,大便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并非全部能被消化吸收,很多例如膳食纤维之类的成分是无法吸收的,这些成分最后就变成了大便的主要成分之一。除了无法被吸收的部分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的其他成分还包括水、细菌,肠道脱落的粘膜细胞等。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吃进去的食物经过小肠榨取营养物质后,剩下不能吸收的成分,还有水分、电解质等,进入到大肠进行下一步的利用。食物残渣刚刚被推送至大肠时,还是水分含量很多的状态。
这时候,大肠开始工作,其主要的任务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水分被吸收后,原本不成型的食物残渣逐渐成形,成为了大便的初始形态。随着肠道的运动,从结肠到达一张结肠,也就是直肠的上端,并储存在其中。当大便到达一定量之后,乙状结肠继续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大便会触发直肠的排便反射,大脑接到指令后,产生便意,告诉身体:该去排便啦。
对于便秘的患者来说,即使不刻意憋便,大便排出也非常费力,那么便秘的人,他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呢?
1大肠蠕动变慢
大肠从接收到小肠来的食物残渣开始工作,正常状态下可能经过一天的时间,就能够从大肠起始部,到达直肠。而对于大肠蠕动变慢的人来说,结肠运动缓慢,可能要两天,三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一工作。
这种情况叫做慢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可能长时间没有便意,其原因就是因为大便根本就没有到达指定的位置。
2排便的反射异常
大便储存在乙状结肠里,随后被肠道的运动推入直肠,进而触发直肠里面的感受器,感受器会将排便的感觉上传到大脑。正常情况下,大脑会发出指令,盆地肌肉及肛门部肌肉协同工作,直肠的肌肉用力,同时肛门括约肌松弛,将大便排出体外。
如果排便的反射异常,排便的肌肉运动不协调,就可以导致排便困难。这种情况叫做出口梗阻型便秘。
便秘的患者,好几天没有排出来的大便,其实哪都没去,一直都在大肠里面。只不过水分被吸收了,大便越来越干燥,排便越来越困难。
大肠里面的粪便,长时间待在大肠里面,导致水分被过分的吸收,变得非常干燥粗糙,甚至会像一粒一粒的羊粪球一样,这样的大便在排出时不仅增加痛苦,而且损伤直肠壁和肛门结构,久而久之会诱发其他疾病。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便秘困扰的朋友来说,憋大便后被忍回去的便意,其实与便秘者大便难以排出的情况一样,大便还存在于乙状结肠中,只不过是排便反射被抑制了,变得不敏感了。
最后,关于如何摆脱便秘困扰,我们给出以下几点方法:
便秘应该怎么治疗?
专家介绍
知名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门诊地点:
门诊楼3楼知名专家诊室
辛学知,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山东第一医院肛肠科主任
医院院长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
医院访问学者
日本高野病院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盆底疾病协会常务理事
世中联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肛肠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擅长:
顽固性便秘、肛门直肠痛、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功能性盆底疾病等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直肠阴道瘘、直肠脱垂、藏毛窦、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及重度混合痔、肛裂、肛周脓肿等肛周良性病的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中医综合治疗。
出诊事宜:
知名专家门诊:周五上午(门诊楼3楼知名专家诊室)
专家门诊:周一全天(门诊楼2楼肛肠科诊室)
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