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上海市名中医王庆其教授我治疗重度口腔溃疡

  潘某某,女,66岁。初诊日期:年5月18日。

  症状:患者年始出现口唇、双侧颊部溃疡疼痛糜烂,医院多方治疗,诊断为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曾予以激素治疗,炎症明显时,予以抗生素治疗,但患者症状仍不能缓解,近一年来症状范围及程度逐渐加重。唇周、双侧颊部疼痛,咽痛,唇周糜烂,舌白干裂,因口腔疼痛而影响进食,只能食用半流质,大便畅,小便常常不能控制,有时失禁,寐差,动则汗出。

  检查:口唇、双侧颊黏膜红肿、糜烂、血痂。舌质淡,苔薄,脉细。中医证候诊断:脾虚气弱,湿热内蕴,肌腐生疮。西医诊断:口腔黏膜扁平苔藓。

  治法:补气健脾温阳、托疮生肌、清泻阴火。

  处方:黄芪、太子参、茯苓、炒白术、生熟地(各)等。

  二诊:年5月25日。口腔内疼痛程度减轻,以口腔颊黏膜疼痛为主;唇周发痒,咽干口干,汗出如水滴,腹痛水样泻,一日二次,大便臭秽。口腔内唾液分泌多。舌质淡,苔薄,脉细。治仍宗前消息。

  处方:生黄芪、炒白术、米仁、制半夏等。患者口唇较干燥,嘱购买甘油兑水至70%合锡类散,涂抹唇周患处。

  三诊同前。

  四诊:年6月8日。唇舌颊黏膜疼痛明显好转,能进食干饭,咽痛,盗汗汗出程度减,咽痛咳嗽干咳,大便通畅,夜间流泪。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

  处方:黄芪、炒白术、米仁、茯苓、升麻等。

  五诊:年6月15日。局部黏膜症状基本正常,颊部黏膜稍疼痛,咽微痛,吞咽出现疼痛,咽部有痰;咳嗽、汗出好转,小便症状改善;唇舌疼痛以及瘙痒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腻,脉右濡左弦。上方加川断、仙灵脾、牛膝。患者要回广东原籍,拟方30剂维持。

“实火治胃虚火治脾”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在黏膜的任何部位均能出现。该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治疗颇为棘手。

  我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工作,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常常伴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故治疗均有相同之处。我的辨治经验是根据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实在阳明,虚在太阴”的原则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口腔溃疡总属于中医所说的“火”,但火分实火、虚火,实火治胃,虚火治脾。

  实火大多由于胃火,表现为口疮周围红肿,疼痛,口渴饮冷,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治疗采用清胃泻火,药用黄连、蒲公英、石膏、升麻、牡丹皮、生大黄、藿香、知母等,治疗比较容易,效果满意。

  虚火包括阴虚火旺及李东垣所说的“阴火”,大多由于脾阴不足或者脾阳不足。阴虚火旺表现溃疡反复发作,溃疡深浅不一,表面有灰黄色覆盖,微有疼痛,伴有手足心热,舌微红,脉细数。治疗宜白术、淮山药、生地黄、知母、黄柏、山茱萸、北沙参、甘草等。

  其中“阴火”由“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治疗以补气健脾、温阳散火的方法,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土茯苓、细辛、升麻、胡黄连、珍珠母等,阴寒甚者加附子、肉桂等,对顽固的多发性口腔溃疡及扁平苔藓等有良好效果。

  本文患者脾虚气弱、湿热内蕴、肌腐生疮,以补气健脾温阳、托疮生肌、清泻阴火治疗。故五诊后,患者局部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颊部黏膜疼痛明显减轻,其余诸症悉好转。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临床工作,擅长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癌前病变等。

来源:大众医学·家庭真验方

  

武建设博士新作:《一学就会经典药方》

  当今讲得最通俗的中药方,重新诠释传统药方的现代应用,针对自身情况,“一人一方”,开启全新求医问药之道。

当当、京东、亚马逊均有售!

武建设医学博士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3286.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