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疾病症状 > > 正文 >

每天一味中药禹余粮

每天一味中药——禹余粮1来源

禹余粮,中药名。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的功效。主治中焦虚弱或脾肾阳虚,固摄无权之久泻久痢,冲任失摄,崩漏下血,气虚不固,肛门下脱,气不摄血而便血,下元不足,带脉不固之带下量多清稀。

2相关名

太一余粮、石脑、禹哀

3产地

主产于浙江、广东等地。

4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采挖后去净杂石、泥土。

5性状鉴别

本品呈卵球形的结核状,有核心或中空,但完整者少见;通常壳层与核心分离,壳层碎成不规则斜方块状或扁块状,大小厚薄不等;表面多凹凸不平;土黄色、黄褐色、褐色;内表面粗糙,附有土黄色细粉;体重质坚,但可砸碎,断面层状,色泽不一,土黄色、褐色、紫褐色、灰青色;各层厚薄不等,一般褐色层或紫褐色层最厚。中心结核近圆球形,表面粗糙,附有细粉;黄褐色至褐色;断面不呈层次,而有许多蜂窝状小孔;有的砸破后,无核心,具黄粉,手触之污指,略有滑感。土腥气,味淡。

6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归胃经

7临床应用

1、治久泻、久痢者,配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治崩漏,配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气虚失摄之便血者,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

3、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配海螵蛸、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8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9主治病证

1、主要用于中焦虚弱或脾肾阳虚,固摄无权之久泻久痢,冲任失摄,崩漏下血,气虚不固,肛门下脱,气不摄血而便血,下元不足,带脉不固之带下量多清稀。

2、西医诊为慢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等病导致泻下难止者,各种原因引起的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及盆腔炎症引起带下等证属正气虚弱,日久不愈者。

10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宜先煎去渣,取汁再入其他药煎煮;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1使用注意

质重性坠,古人认为其能催生,故孕妇慎用。禹余粮性收敛,暴病邪实者,不宜使用。

12相关配伍

1、禹余粮配血余炭:血余炭和血止血,厚肠止血,通利水道;禹余粮涩肠止泻,收敛止血。二药伍用,厚肠防腐,涩肠止泻,和血止血的力量增强。适用于久泻久痢诸证。

2、禹余粮配赤石脂:赤石脂甘酸性温,涩肠止泻,敛血止血,生肌收口;禹余粮甘涩性平,涩肠止泻,敛血止血。二药皆入胃与大肠,善走血分,入于气分。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气血兼顾,止泻、止痢、止血、止带之功益彰。《伤寒论》用之治疗表证误下,损伤脾胃所致的下利不止。现代临床常用此配伍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而泻痢不止,滑脱不禁者;久泻、久痢引起脱肛者;便血证属虚寒者;妇女月经过多,崩中漏下,赤白带下,证属虚寒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jbzz/1398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