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健康时报治炎症性肠病难在哪须定期随

  名词解释: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胃肾肠道中除恶变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感染等因素有关。

  受访专家:胡品津,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六院医疗总监,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亚洲炎症性肠病学会主席

  擅长: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肝病、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

  出诊时间:特需门诊(需预约)

  难发现:易与其他肠病混淆

  案例分析:23岁的小谢肛门附近经常感觉疼痛,还以为是痔疮,4医院检查,从“肛周疼痛”到“回末及回盲瓣多发溃疡”,被当做好几种不同的病进行治疗,始终不见效果,直到在胡教授这里被确诊为克罗恩病,才对症下药。

  胡品津教授:克罗恩病一般表现症状为腹痛(右下腹常见)、腹泻(和/或血便)、消瘦、发热、瘘管、腹部包块、肠道全层炎症,可见于从口到肛门的消化道任一部位;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左下腹常见)、腹泻、黏液血便、结肠黏膜层炎症等表现为主。这些症状与肠结核、白塞氏病、淋巴瘤等十分相似,容易被误诊、漏诊,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而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不同,炎症性肠病的腹泻、腹痛是慢性的,常常反复发作,一般患者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持续几年或终生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病。

  难治疗:缺乏多学科协作

  案例分析:38岁的林先生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回盲部囊状扩张、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末端造瘘术等等他都经历过,共接受了7次手术。

  胡品津教授:虽然炎症性肠病属于内科病,但由于慢性炎症反复发作,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内外瘘、穿孔或癌变等症状,常规的治疗急性腹泻、肠功能紊乱等的方法都无法改善该病症状,而需要外科介入。

  此外,确诊还要结合腹部体检、肛周和肠外检查、粪便和血化验以及消化道内镜和影像检查等多种手段。抽血是为了了解该疾病的炎症活动度,常规胃肠镜检查和小肠造影或小肠镜检查则主要是为了了解疾病病变范围、黏膜表现等,同时在消化内镜过程中还可取下一小块组织去活检,更清晰的观察其是否与正常组织有别。因此,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需要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消化内镜科、放射科、超声科、病理科、临床营养科等多个学科专家共同参加,如果是未成年患者,儿科的参与也至关重要。

  在治疗中,IBD病情会不断变化,还常常不断在出现各种合并症。同一个药物对不同的病人的效果不同,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种药的反映也不同,这就需要内科外科通力的合作。

  难恢复:病情反复并发症多

  案例分析:60岁的张叔从9年前就被确诊为克罗恩病,一直坚持服药。去年发现右下腹长了脓包,后来还转变为肠瘘,不能直接进食。

  胡品津教授:IBD的诸多肠道损害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出现低体重、低蛋白、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症状。重度患者甚至因为营养耗竭,不能承受手术治疗,需要推迟直到身体营养条

  件好转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IBD病情超过十年的患者,一半以上患者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有近三分之一患者因复发需再次进行手术。

  因此,治疗炎症性肠病须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病人药物使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指导。

  生活提示

  饮食低纤维

  “IBD患者要吃易消化的食物,但不等于吃素,而应以低纤维、少渣饮食为主。”中山六院院长兰平教授强调说。

  高纤维蔬菜会促进肠道蠕动,反而会使大便次数增加,对IBD患者尤其不合适。蛋白质的补充方面,可以尝试瘦肉、鱼、蛋等,而豆类容易产气则不合适;病变范围大、活动症状明显者则要严格限制。

  由于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消化吸收面积已经减少,因此所吃食物要注意煮透、煮烂,并尽量简单,少用或不用有刺激性的色素、香料等,最好是半流质或流质为主,腌制、酿造、辛辣、油炸、油腻的则自然要避开。

  也有部分IBD患者即使严格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仍然会出现进食后腹部不适和肠痉挛。这些患者可以在进食前15~20分钟服用解痉药物和止泻药以缓解症状。

  情绪别紧张

  胡品津教授说,很多IBD患者是学龄儿童,需要更多心理疏导。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随身携带备用内衣和厕纸,到公共场所可预先找好卫生间,缓解紧张情绪。

  平日心情要保持舒畅恬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减少情绪紧张。注意劳逸结合,重症或急性发作期均应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恢复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适合选择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瑜伽、散步或慢跑、游泳等等。

  “大多数IBD患者活得很乐观、很健康,尽管需要定时吃药甚至有时需要住院治疗,但在疾病缓解期很多人可以感觉很好而且可以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可以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甚至生儿育女。”胡品津教授强调。

  有备无患

  IBD病程越长癌变率越高

  中山六院院长兰平教授: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非炎症性肠病人群的2~6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10年后发生癌变的概率是2%,发病20年、30年后,发生癌变概率分别

  达到5%、10%,初次发病年龄也与癌变风险有关,幼年起病的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甚至是一般人的倍。炎症性肠病发病年龄越小、病变越广、病情越重,癌变率就越高。一旦确诊了炎症性肠病就应及时治疗。

  连续腹泻3月做个肠镜检查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IBD中心主任胡品津教授: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性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消化道表现主要包括腹泻、腹痛、血便;全身性表现为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并发症常见的有瘘管、腹腔脓肿、肠狭窄和梗阻、肛周病变等。

  如果持续3个月腹泻、腹痛,或在接受了抗生素等正规治疗后仍反复腹泻、腹痛、便血,甚至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非发病期也要维持治疗

  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副教授: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为主要原则,并可配合局部用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均可消失。在非发病期,仍应当坚持吃药,这被称作“维持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复发的频率。

  由于病人以年轻人居多,因工作忙碌等原因,许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症状一消失就自行停药了。结果,过不了多久,腹泻、便血症状可能便会再次出现。









































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fhl/129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