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溃疡性结肠炎,经方白头翁汤加减,症状慢慢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这一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白头翁汤”被视为经典之方,其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著称。白头翁汤通过调节肠道湿热内蕴的病理状态,可以有效改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脓血便等症状。

我在为一位50岁的患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便用到了这个经方。

患者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已长达半年,结肠黏膜存在多发溃疡及弥漫性充血水肿,部分区域可见炎性渗出物附着,确诊为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半年来,患者饱受疾病折磨,每日频繁腹泻,多达7、8次,便质稀薄且夹带黏液脓血,伴有左下腹阵发性绞痛,夜间尤甚,常因腹痛急迫排便而影响睡眠。此外,患者还时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了解到患者上述症状后,我进一步进行了舌诊与脉诊。患者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滑数,均指向湿热蕴结、肠道气血不和之证。随后,我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发现其日常偏好辛辣油腻,加之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湿热内生。此前,患者曾尝试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以及肠炎宁胶囊等药物,但效果不甚理想,症状反复发作。

我向患者解释,上述药物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但往往针对的是疾病的普遍症状,而非个体化差异。美沙拉嗪肠溶片多用于轻至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柳氮磺吡啶则主要用于控制炎症;肠炎宁胶囊则偏向清热解毒、行气止痛,但可能未能精准对应患者的湿热蕴结之证。因此,即便服用,也因未能完全契合患者体质与病情,而未能取得预期疗效。

基于上述辨证分析,我为患者开具了个性化调整的白头翁汤加减方: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茯苓、白术、白芍、甘草。此方在白头翁汤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基础上,加入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白芍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缓急止痛之功效。

复诊时,我强调溃疡性结肠炎的恢复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需要患者耐心配合治疗,不可急于求成。我告诫患者,目前没有所谓的“特效药”,但通过持续的中药调理,可以逐步改善体质,缓解并控制症状。同时,我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经过两个月的中药治疗后,患者三诊时面带喜色,表示症状有了明显改善。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3次作用,且便质逐渐成形,黏液脓血现象大为减轻。左下腹腹痛明显缓解,夜间不再因腹痛而醒。患者体力有所恢复,食欲增强,体重也开始回升。我再次强调,虽然症状有所好转,但仍需继续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fhl/16369.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