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饮食保健 > > 正文 >

普外常考且易被忽视的点上

一不小心就得白癜风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ingyinfenxi/m/22286.shtml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师兄箴言

最后90多天其实是提分最快的一段时间,同学戒骄戒躁,迎头猛赶,一定没问题的!

——汪师兄

普外科知识点总结

01

乳腺癌分期

乳腺癌的TNM分期:(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分期一定要记住!!!)

T

原发瘤

N

区域淋巴结

T1

癌瘤长径≤2cm

N0

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T2

2cm癌瘤长径≤5cm

N1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T3

癌瘤长径5cm

N2

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

T4

侵及皮肤或胸壁,炎性乳腺癌

N3

有同侧胸骨旁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02

疝相关知识点

只做疝囊高位结扎,不做修补—1岁以上的小儿疝;绞窄性斜疝有严重感染者;绞窄疝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只做修补,不做修补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疝修补;既不做疝囊高位结扎,也不做修补—1岁以下的婴幼儿;年老体弱者;伴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

机制如下:

1.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需施行修补术;2.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

3.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中老年妇女+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包块+绝不进入阴囊+最易嵌顿=股疝;

股疝最容易嵌顿;在腹外疝中,股疝嵌顿者最多,高达60%;股疝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

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

由于疝囊颈较小,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及时行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是McVay修补法;

03

内脏损伤

开放性损伤中最常见的受损内脏是肝脏;闭合性损伤中最常见的受损内脏是脾脏;

关腹前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但是关腹前一般不在腹腔内应用抗生素,以免造成严重粘连;

实质性脏器损伤最简单、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诊断性腹腔穿刺;空腔脏器穿孔最简单、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是立位腹部平片;

手术探查时如发现十二指肠附近腹膜后有血肿,组织被胆汁染黄,或在横结肠系膜根部有捻发音,应高度怀疑十二指肠腹膜后破裂的可能;

04

溃疡出血等知识点

胃溃疡多发生在小弯,常见于胃角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球部以远部位发生的溃疡称为“球后溃疡”;(注意:球后溃疡的定义,不是指球部后壁的溃疡)

便潜血阳性(5ml);黑便(50ml);呕血(ml);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乏力(ml);休克(ml);

呕吐物为隔夜宿食,不含胆汁+振水音阳性+呕吐后症状缓解=幽门梗阻(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胃肠手术术后并发症:(1)术后肠梗阻:多见毕Ⅱ式吻合;又分为输入袢梗阻和输出袢梗阻;急性输入袢梗阻由于梗阻近端为十二指肠残端,因此是一种闭袢性梗阻,易发生肠绞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剧烈腹痛伴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少量食物;上腹部常可扪及肿块;慢性(不完全)输入袢梗阻:剧烈喷射样呕吐,呕吐物含大量胆汁,不含食物;胃大部切除术后+呕吐大量不含食物的胆汁(呕吐物中全是胆汁,没有食物,不全梗阻全胆汁)=慢性不完全性输入袢梗阻;

(2)输出袢梗阻:多见于术后肠粘连或结肠后方式系膜压迫肠管所致;病人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严重时有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含食物;(3)吻合口梗阻:呕吐物含食物,不含胆汁;

胃大部切除术后+胸骨后或上腹部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无效)+呕吐物含胆汁(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体重下降(即三联征:烧、胆、轻)=碱性反性性胃炎;

注: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呕吐后也不缓解;

下列情况警惕GU癌变:1.病史:5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GU史;2.临床表现:症状顽固、内科治疗无效;腹痛节律性消失、食欲、体重减低、贫血(乏力);3.辅助检查: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胃溃疡病史+近期腹痛发作频繁、无规律、消瘦(体重下降)=胃癌;

早期胃癌:指病变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不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称小胃癌,5mm以下为微小胃癌;

05

胃肠道间质瘤相关知识点

c-kit基因编码KIT蛋白(CD),是重要的诊断标志物;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和(或)DOG-1过度表达,

GIST应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肿瘤危险程度与肿瘤部位、大小、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核分裂象)肿瘤浸润深度和有无转移相关;

首选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不必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针对性地抑制c-kit活性,治疗不能切除或术后复发转移的GIST有效率在50%左右;注:伊马替尼内科治疗慢粒;外科治疗GIST;

06

肠梗阻鉴别

机械性肠梗阻

麻痹性肠梗阻

病因

有器质性病变史

低钾、腹膜炎、腹部损伤史

腹痛

绞痛、剧烈

胀痛、轻

呕吐

明显

不明显

腹胀

可不明显、局限

显著、全腹

肠鸣音

亢进

减弱、消失

07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下面我们主要说一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三联征:器质性心脏病(如房颤)、剧烈腹绞痛和强烈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及肠鸣音亢进);2.早期症状明显,但缺乏明显体征(严重的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称),待出现腹膜炎体征时,已发生肠坏死;3.诊断金标准: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血管造影);4.治疗首选外科经肠系膜上动脉切开用Fogarty导管取栓;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供+切除坏死肠段;冠心病史或房颤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史+突发剧烈腹痛+频繁呕吐血性物+体征轻微(严重的症和轻微的腹部体征不相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08

阑尾炎病因

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管腔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肠石也是阻塞的原因之一,约占35%;

09

结直肠癌及手术选择

结肠癌最常见类型为溃疡型;右侧结肠癌常见隆起型;左侧结肠癌常见浸润型;

结、直肠腺癌细胞主要为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占75%~85%;

由于癌肿病理类型和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一般右半结肠肠腔大,右侧结肠癌隆起型多见,易坏死出血及感染,因此以腹痛、腹部肿块和全身症状(贫血)为主(右半中毒+肿块);降结肠肠腔小,左侧结肠癌浸润型多见,易引起肠腔狭窄梗阻,因此以梗阻症状、血便、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等症状为主(左半梗阻+血便);注:正常情况下,从升结肠到降结肠,肠腔直径越来越细,这也是左侧结肠易梗阻原因之一;

直肠癌手术(1)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同时经腹部、会阴两个入路进行整块肿瘤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会阴部需切除部分肛提肌、坐骨肛门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约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管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

(2)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切除肿瘤后一期吻合、恢复肠管连续性,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根治原则要求肿瘤远端距切缘至少2cm;低位直肠癌至少lcm;

(3)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切除肿瘤后近端结肠造口,远端残腔封闭;适用于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手术的病人;

注:直肠癌的术式根据肿块距肛门的距离而定:直肠癌下缘距肛门5cm选用Miles手术;直肠癌下缘距肛门5~7cm以上选用Dixon手术;

结直肠癌的化疗均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用药,以全身静脉化疗为主;

10

肛门周围疾病

肛周持续性剧烈疼痛+肛周暗紫色肿物(质硬、表面光清水肿、压痛明显)=血栓性外痔;血栓性外痔:肛周剧痛+肛周暗紫色长条圆形肿物(治疗:行血栓外痔剥离术)

肛裂“三联症”:前哨痔、肛裂、肛乳头肥大;(记忆:“前列腺肥大”)

肛瘘的治疗原则:

(1)瘘管切开术:适用于低位复杂性肛瘘;

(2)挂线疗法: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它的最大优点是不会造成严重肛门失禁;

(3)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11

肝癌及肝转移癌

肝癌细胞极易经门静脉系统在肝内播散,形成癌栓后阻塞门静脉主干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注: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内转移)

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者,根治性切除术后,有长期存活甚至治愈的可能性;因此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可以同时行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如转移性癌病灶为孤立性,或虽为多发但局限于肝的一叶或一段,而原发肿瘤已被切除,如病人的全身情况允许,又无其他部位转移,应首选肝切除;

12

手术利弊分析

门静脉主干是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

注:有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ChildC级)-严禁手术治疗(严禁断流术+分流术);我们默认当患者有“黄疸、大量腹水”应视为肝功能严重受损;

分流术与断流术比较:

非选择性分流术

选择性分流术

断流术

代表术式

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端侧分流术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压力

降低

降低

升高

门静脉灌流

减少

减少

增加

术后肝功能

得不到改善

一定程度改善

稍微改善

肝性脑病发生率

发生率较高

发生率较低

极少发生

血栓形成率

血栓形成率较高

血栓形成率更高

无血栓形成

止血效果

能控制出血

能控制出血

离断贲周血管止血效果确切

13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什么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血栓形成风险明显增加,原因如下:

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1)腹腔内大出血

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术中彻底止血是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关键;

(2)膈下感染

(3)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并不多见;一般认为其发生与脾切除术后血小板骤升有关,故多主张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剂预防治疗;

(4)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OPSI)

1.脾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削弱和抗感染能力下降,可发生OPSI,尤其是婴幼儿;

2.临床特点是起病隐匿,开始可能有轻度感冒样症状。发病突然,来势凶猛,骤起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乃至昏迷、休克,常并发DIC等。OPSI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高;

3.50%病人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

4.根本的预防方法是避免不必要的脾切除,争取施行脾保留性手术;而对已行脾切除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接种多效价肺炎球菌疫苗;

THE

END

无论你身处何方

我都会为你的考研助力

考研我们一起加油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sbj/11633.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