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饮食保健 > > 正文 >

茯苓甘草健脾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日常调

患者李先生,46岁,因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伴腹泻就诊。病程长达三年,初起时症状尚轻,仅表现为间歇性左下腹隐痛,伴有黏液便,未予重视。

近半年来,症状明显加重,每日腹泻次数增至5-6次,粪便中混有脓血,并伴有里急后重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院行结肠镜检查,报告显示: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溃疡灶,表面覆盖白苔,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

李先生自述,近段时间以来,腹痛加剧,尤其在进食生冷或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夜间睡眠不佳,常因腹痛而醒,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饮食明显减少,体重有所下降,对油腻食物尤为抵触。自感舌苔厚腻微黄,口中常有黏腻感,且从口中呼出的气息自觉偏凉,与常人不同,令其颇为困扰。

经详细询问病史并四诊合参,患者脉象弦细而数,舌象显示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结合其症状及检查结果,辨证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肠癖”范畴,病机为湿热蕴结大肠,脾虚失运,气血瘀滞。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健脾止泻、活血化瘀为法。

处方如下:白头翁汤合四君子汤加减。具体药物包括: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加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肠道微循环)。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周后复诊,李先生自述腹痛减轻,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2-3次,脓血便减少,但仍感乏力,食欲未完全恢复。舌苔较前薄白,脉象细缓。考虑湿热已去大半,但仍需加强健脾益气之力,故在原方基础上增加黄芪以补气升阳,山药以健脾益肾,继服两周。

经过连续两周的中药调理,李先生症状显著改善,腹痛消失,大便成形,每日一次,无脓血及黏液,食欲恢复,体重有所增加。夜间睡眠安稳,精神状态良好,舌苔薄白,脉象平和有力。复查结肠镜,见溃疡面明显缩小,黏膜充血水肿减轻,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继续巩固治疗并注意饮食调养,以期进一步康复。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sbj/16208.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