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疾病与缺水有关给不爱喝水的你一个喝
水是生命之源。人离开食物可以生存约3周,但没有水只能生存3天左右。
尽管水这么重要,但很多人对喝水似乎从未在意过,总是以各种借口将喝水这件事一拖再拖,最后抛之脑后。
《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渴了才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有定时定量喝水的好习惯。
更令人担忧的是,13.9%的人不知道饮水不足有损健康。你知道缺水对身体到底有怎样的危害吗?
当水分丢失量为体重的1%时,
人会感到口渴,身体机能开始受到影响。
当丢失量占到2%,
运动机能受到影响,伴有食欲降低、压抑感。
当丢失量达到4%~8%时,
会出现皮肤干燥、声音嘶哑、全身软弱无力。
如果丢失量超过10%,
就可能危及生命……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全面解读喝水与疾病的关系,告诉你10个最该补水的时刻。
喝水少招来5种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成年人每天要喝~毫升水,也就是说每天至少6~8杯水比较合适。
一个人的饮水习惯决定他的健康水平,喝水不足,病痛就会找上门。
1
便秘
大便70%都是水分,若身体缺水,大便中的水分就会被大肠吸收,导致大便干燥,排泄不畅。建议便秘的人每天喝2升水,分成8~10次喝,同时多吃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2
结石
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很多肾结石和尿路结石患者,饮水量比一般人少。这是因为喝水少会导致尿量减少,身体内的废弃物不能随着尿液及时排出来,易形成结石。
3
痛风
痛风是人体内尿酸增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造成的。
喝水少会导致尿酸不能顺利排出体外,患病风险增高。专家建议,痛风病人可多喝富含锶、钙的矿泉水。
4
血栓
如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饮水不足,血液黏稠度会升高,血液循环变慢,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建议“三高”患者多喝镁含量高的水。
5
癌症
多喝水对消化道、血液、泌尿系统都有益处。喝水多的人发生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的风险较低。
美国研究表明,每天喝5杯水的女性比喝少于2杯水的,患结肠癌几率降低45%;男性每天喝4杯水比喝少于1杯水的,患癌几率降低32%。
10种情况,你该补水了
1
早上起床后
人在早晨起床后会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吃早餐前喝一杯水,只需要20秒,水分就能进入血液中,使血液迅速稀释,改善夜间脱水情况。
2晚上睡觉前
人熟睡时,体内水分会通过排尿、出汗、呼吸不断丢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代谢物积存。
临睡前适度喝水可缓解该现象,降低脑血栓等发病风险,尤其是老年人,不能因为怕起夜而拒绝睡前喝水。
3
洗澡后
很多人洗完澡觉得渴,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殊不知,洗热水澡会令血流量增加,喝太快会对健康不利,尤其是老人。专家建议,此时应小口慢速喝一杯温水。
4
开空调半小时后
空调房内空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水分流失,鼻腔等处黏膜过干,甚至引发支气管炎。
因此,在空调房逗留超过半小时,就要及时补充水分,白开水、矿泉水、柠檬水等。
5
发烧时
人在高烧时,会以出汗的形式散热,消耗大量水分。此时可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或温葡萄糖水,小米粥、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6
尿变黄时
尿液呈浅黄色表明喝水量足够;若尿液比较黄,就要立刻饮水毫升左右;若尿液呈土黄色,说明已经严重脱水,医院治疗。
7
坐飞机时
短途旅客最好在起飞前就开始补水,飞行中再喝点水,感觉不渴就行;长途旅客应保证每小时补充一次水;尤其冬天机舱内温度高,身体“隐形失水”多,更需要补水。
8
心情烦躁时
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此时不妨喝一杯水,肾上腺素会随着水分排出体外,心情或许会轻松许多。
9
孕期
准妈妈体内的血流量增加了一倍,需要大量水分。如果喝水过少,会导致代谢废物浓度升高,增加尿路感染几率,对胎儿不利。
10
运动期间
运动会消耗大量水分,尤其是孩子,需水量高于成年人。除了运动前要喝水,运动时每隔半小时也应适当补水。
最后,专家提醒要做到“未渴先饮”,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自来水中会残留一些氯化物,应在水快烧开时打开壶盖,继续烧两三分钟,或者把开水放凉再饮用,可使部分“余氯”挥发掉;
一瓶水打开后应尽快喝完,以防滋生细菌;
最好用玻璃杯喝水,不要用塑料杯盛热水或用不锈钢杯盛酸、碱性饮料。
来源:生命时报
延伸阅读
肥胖最伤这5个器官!学会6招,好好吃饭也能瘦下来肥胖已成为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的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因素,每年至少有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
肥胖最伤5个器官
美国《医药日报》载文,刊出“肥胖最伤害5大人体器官”。
心脏体内多余脂肪组织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心脏必须提供更多的血氧。
动脉中脂肪堆积越多,动脉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减少,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而且增加血栓和全身血液循环恶化的危险。
结肠研究发现,肥胖与结肠癌关联最大。在肥胖人群中,肠癌发病率与肥胖程度之间呈惊人的正比例关联。
专家认为,一大原因是,加工肉食和红肉摄入过量,增加肠道息肉(早期结肠癌迹象)危险。另一大原因是胰岛素或血液中与胰岛素有关的生长因子水平偏高。
大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人相比,胖人大脑组织平均少8%,大脑早衰16年。
一般超重者的脑部组织也比正常人少4%,早衰8年。越胖,大脑认知功能越差。
皮肤肥胖症会导致体内激素变化,进而导致黑棘皮症(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等)和瘀滞性皮炎(皮肤红肿发炎等),也会导致静脉功能减退,增加脚部溃疡危险。
肺脏法国一项研究发现,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腹部肥胖者肺功能损害几率高两倍,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更高。
过多脂肪会增加体内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损害肺脏。
这两种身材最该减肥从身材上看,哪些人最需要减肥呢?专家认为与很多身材匀称的人相比,苹果型和梨型身材的人最应该减肥。
苹果型身材特点:苹果型身材的人通常胳膊腿细、肚子大,但是腰腹浑圆,就像苹果一样,这也是减肥最容易成功的体型。
苹果型身材又称腹部型肥胖,男性所占比例较多。这类人的脂肪沉积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如果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即2尺7,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即2尺4,就属于苹果型肥胖了。
危害:苹果型肥胖由于脂肪大多聚集在腹部,对胸腹腔器官都有挤压作用。
梨型身材特点:梨型身材的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及大腿上,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状似鸭梨,也称周围性肥胖。
大多从小就胖或是青春期肥胖、产后发胖,女性肥胖多属这种类型。
危害:梨型肥胖是由于腹部、腰、大腿、臀部的皮下脂肪的蓄积造成的,这些地方的脂肪一旦生成就很难减下来。
6招管住上涨的体重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按照年原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体质指数(BMI)超过24为过重,超过28为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每个人都应该在正常体重范围内尽可能地瘦,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想要管理好体重,其实并不难,你要明白以下6件事:
减肥什么时候都不晚
想要控制体重,首先要坚定信念:肥胖其实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任何时候开始减肥都不晚。
管住嘴,迈开腿
减肥没有捷径,少吃多动是个好方法。
保证均衡饮食
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少吃精米精面和甜食,多吃粗粮、蔬菜、瓜果、豆类等,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蛋奶、豆制品等。
坚持有氧运动
常见的有氧运动按照热量消耗排序可列为:田径、跳绳、骑自行车、慢跑、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散步。
快步走、游泳、跳舞和骑自行车不仅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还能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每次有氧运动不应少于30分钟,每周进行3~5次。
对于体重过大的肥胖者,一次持续运动不要超过1小时,为了减轻膝关节负担,迈开腿也可以选坐位和卧位肢体运动。
在生活细节上下功夫
生活细节也有助于减肥,比如吃饭时每口嚼15~20下,细嚼慢咽不但能帮助肠胃消化,还能产生饱腹感,让人更容易感觉到饱。
注意进食顺序,饭前喝汤,接着吃菜,再吃饭,尽量用热量较低食物填饱肚子,就不会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
美国专家发现,每天只睡5小时的女性更爱“长肉”,发福几率比每天睡7小时者高出1/3。还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防止出现情绪性暴饮暴食。
每天写减肥日记
想减肥的人写写日记,把每天的饮食、运动、体重情况都详细记下来,并注意总结,发现有哪项做得不好就及时改掉,还要设立阶段性目标。
比如先每天减1两主食或走路30分钟,下一周再减半两肉食走50分钟。不管多晚,每天都坚持快走三四十分钟,每分钟走80~米。
找伴儿相互监督
美国流行“同伴减肥”,也就是说,和朋友一块减肥。可能你今天不想动了,朋友的一个邀请或者一句“我这个月减了3公斤了,你怎么样”的刺激,都会让你走出家门,增加运动量。▲
编辑:王晓晴
来源:生命时报
赞赏
长按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湁閭d簺鍋忔柟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婚櫌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sbj/7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央视主持肖晓琳因肠癌去世关于结肠癌你了解
- 下一篇文章: 口腔溃疡补维C就好你一定还不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