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结肠溃疡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消化科豹纹状结肠

在肠镜检查时经常会见到结肠黑变病的诊断,患者往往服用了各式各样的保健药品,或者是因便秘或者为了所谓的清肠排毒而经常服用泻药。而病人以及初学的大夫也对此病不甚了解。现查阅文献对此病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助临床医生更加明确地诊断以及治疗此病。

结肠黑变病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以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代谢性非炎症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在近几年随着便秘患者的增加以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其发病率明显增加,国内有报道其检出率为3.23%或3.03%,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MC累及肠段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直肠、全结肠、全大肠。

发病原因

1.泻药

经常服用泻药是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因素,而蒽醌类泻药是最常见的引起此病的药物。蒽醌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致泻作用的大黄、麦冬等药物中,也存在于其他种草药物中,比如黄芪、何首乌等。而药物中游离蒽醌化合物的含量高低决定了结肠黑变病的黑边及损伤程度。

国外研究认为此类泻药可诱导肠黏膜屏障的破坏,促进肿瘤坏死因子释放,从而导致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结肠固有层趁机形成棕色色素,从而发生结肠黑变病。

2.慢性便秘

未服用过泻药的长期便秘患者也可出现MC,可能是因为粪便在肠道内积存时间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导致MC。

3.金属元素及矿物质

近年来认为MC可能与微量金属元素或矿物质如铁、镁、硅酸盐、钙、钯、锌矿石、铅、镉、镍和锰等摄入有关。

4.其他

一些慢性炎症性肠病及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腹泻也可能是导致MC的因素。

诊断

黑变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内镜表现,以及病理组织检查。

1.MC内镜下诊断

结肠黏膜有程度和范围不等的色素沉着,肠黏膜可呈网状或颗粒状改变,可弥漫分布于结肠黏膜或局限分布于结肠某段黏膜。

MC分度:Ⅰ度呈浅黑褐色,类似豹皮,即在色素沉着间肠粘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多发生在某段肠粘膜上;Ⅱ度呈暗黑褐色,色素沉着区肠粘膜血管纹不易见到,多见于大部分结肠的色素沉着;Ⅲ度呈深褐色,在深褐色黏膜间,血管纹理看不见,多见于全结肠型。

2.MC病理组织诊断

病理组织检查可见黏膜固有层间质内有不同程度的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沉积,上皮细胞层正常。

与腺瘤及结肠癌关系不确定

关于结肠黑变病是否增加腺瘤发生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大多数学者认为结直肠癌与MC无关,无大型的前瞻性或者回顾性研究证实MC增患癌风险。也有研究显示MC患者中发现有结肠腺瘤与结肠癌的机率高于非MC患者,可能因为此类患者长期便秘导致致病物质在肠道内滞留时间延长,促使肠黏膜上皮增生,反复刺激可发生腺瘤或癌变。

此外,体外研究表明,泻剂的某些活性成分有潜在的毒性和致癌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黑变黏膜旁边的息肉或者腺瘤不着色,在黑变病黏膜背景中的小腺瘤更容易被检出。所以定期行肠镜检查在目前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治疗及预后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病,消除致病因素即可逆转,但其短期内不能治愈且其尚无特别的药物治疗方法。

文献报道显示MC常常在服用蒽醌类泻药5个月内发生,在停用泻药6~12个月后逆转。所以应及时停用相关蒽醌类泻药,对便秘者给综合治疗措施,尽量使用促肠道动力药及非蒽醌类泻剂通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增加粗纤维饮食,如必须使用蒽醌类泻药,应该短时间、间断服用,大便通畅后即停用。

图1三年前自行服用泻药「清肠」。需要注意的是MC中沉积的是脂褐素而不是黑色素

图2停用泻药三年后复查肠镜检查(腺瘤已切除)

图3三年前病理:(黑箭头)黑变病肠道粘膜沉积的脂褐质沉积;(红箭头)附近管状腺瘤色素沉着较少

图4三年后病理:正常黏膜病理

本文摘自消化时间

掌握8类助排便药物,没有治不好的便秘

摘自丁香园

临床上,你是否经常为患者的便便犯愁?患者解不出大便,他急你更急。

老年人、糖尿病、孕妇、儿童……特殊人群的泻药应该如何选择?

且看下文如何分解。

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导泻药物主要有8类,分别是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促动力药、促分泌药、栓剂泻药和益生菌,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1容积性泻药

包括麦麸、葡甘聚糖等。均为不被肠道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从而起到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小麦纤维素

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3.5g,一天2~3次,至少1周,之后逐渐减量至每日2次或1次;每日清晨均应服药。

6个月以上儿童:一次1.75g,一天1~2次,至少1周,之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次;每日清晨均应服药。

可加入食物或饮料中服用,每次用mL左右的液体一起服用可达最佳效果。

葡甘聚糖

用法用量:

成人:一次0.6~1.2g,一日三次。

儿童:一次0.3~0.6g,一日三次,首次剂量可加倍。

见效后,维持剂量每日0.9~1.8g,可一次顿服。空腹以温水mL送服。

糖尿病、高脂血症一次0.9~1.2g,一日三次。

小贴士:

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24小时起效。

2渗透性泻药

包括双糖类制剂、盐类泄剂、聚乙二醇。

(1)双糖类制剂

不被吸收的糖类可增加肠腔内粪便的容积,刺激肠蠕动。在结肠中可被分解为乳酸和乙酸,促进生理性细菌的生长。

乳果糖

用于轻、中度便秘的治疗,糖尿病患者慎用大剂量。

用法用量:

一次10~20g,一日一次,口服,起效可能需24~48小时。若有必要可增量至一日40g。

(2)盐类泻药

在肠道不完全吸收,使水分渗入肠腔。过量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硫酸镁

用法用量:

结晶粉:一次5~20g,清晨空腹服用,同时饮~mL水,也可用水溶解后服用

溶液:一次10~40mL,清晨空腹服用。

(3)聚乙二醇

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代谢,能吸附肠道水分。不含盐、糖,不良反应少,老人及8岁以上儿童均适用。

聚乙二醇

用法用量:

每次10g,每天1~2次;或每天20g,一次顿服。每袋内容物溶于一杯水中后服用。

3刺激性泻药

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如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性泻药)和蓖麻油等。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减少吸收,促进排便。

此类泻药易出现药物依赖、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可致大肠黑变病。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酚酞可能有致癌作用。

适用人群:终末期患者,或经膳食改变或渗透性、容积性泻药治疗无效的病人。

比沙可啶

用法用量:

5~10mg,每日一次,口服。不得与牛奶及抗酸药同服。

小贴士:

建议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药。

4润滑性泻药

代表药物为石蜡油,过去是慢性便秘和大便失禁的主要治疗药物。而今已主要被渗透性轻泻药替代。

石蜡油

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不可长期服用,否则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并影响钙、磷吸收。

5促动力药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效果。

普卢卡必利

用于治疗泻药疗效不佳的成年女性慢性特发性便秘,及慢性疼痛(非癌性)患者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

用法用量:

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服用,2mg,每日一次,口服。

小贴士:

严重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禁用。不建议18岁以下人群使用。

6促分泌药

包括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可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

7栓剂泻药

刺激胃肠反射,刺激直结肠蠕动而促进排便,并起到润滑作用。适用于便意少的排便困难患者,及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

开塞露

用法用量:

将容器瓶盖取下,涂以油脂少许,缓慢插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直肠内。

成人一次1支;儿童一次0.5支。

8益生菌

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致病菌繁殖,老少皆宜。不得与抗酸药、抗菌药及有吸附作用的药物,如铋剂、蒙脱石散等联用。

小结

轻、中度便秘患者首选容积性及渗透性泄剂;

所有人群都应慎用刺激性泄剂,且只能短期、间断使用;

慢传输型便秘可以加用促动力药。

孕妇首选小麦纤维素颗粒;老年人可首选容积性泻药、聚乙二醇、益生菌,但慎用盐类泻药;糖尿病患者慎用大剂量乳果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盐类泻药、促动力药。

以上措施无效可选用栓剂泻药。

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生物电反馈、心理调节等手段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
北京白癜风治好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qwoao.com/yfhl/5084.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qwo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结肠溃疡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